五脏的生理功能有哪些,相信这是正在备考中药调剂员考试的小伙伴们最想知道,最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了解五脏的生理功能有哪些能有所帮助。
1. 心脏
心藏神,为君火,包络为相火,代君行令。主血、主言、主汗、主笑。
心,位于胸中,有心包络包裹、卫护于外,它主要的功能是主血脉,是人体血液运行的动力。心又主神志,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1)心主血脉,其华在面。指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营养全身的功能。脉是血液运行的管道,心与血脉相通,血液能在脉管内循环不息,是靠心气的推动作用,心气的强弱,心血的盛衰,直接影响血液的运行。所以练功者重视调心,使心气能更好的统辖血液的运行,以和畅血脉。
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循环通畅,则脉和缓有力,面色就显得红润而有光泽,即谓其华在面;反之,心气不足,血脉空虚,其面色就白无华。
(2)心主神明。神明,是指人的思维活动和意识状态,都由心来主管。古人把心看作是五脏六腑之大主。练功家亦“全凭心意练功夫”,故有“调心”“调意”(精神活动)之说。
(3)心主汗液。汗为津液所化。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汗过多容易伤津耗血,故有“血汗同源”“汗为心液”之说。
(4)心开窍于舌。心经别络上行于舌,因而心的气血上通于舌。所以心若有病,容易在舌体上反映出来,例如心血不足,则舌质淡白,心火上炎,则舌尖红或舌体糜烂,心血瘀阻,则舌体紫暗或见瘀点、瘀斑。
练功人亦重视舌在炼功中的作用,例如“舌抵上腭”“舌搅海”等,可引发口液(津液)的旺盛分泌,气血畅运。
2. 肝脏
肝藏魂,属木,胆火寄于其中。主血、主目、主筋、主呼、主怒。
肝位于胁部,它的主要功能是藏血、主疏泄、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
(1)肝藏血。是指肝能储藏血液,并对周身血量的分布起调节作用。例如: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入静或睡眠)时,机体的循环血量减少,部分血液回流到肝脏储藏起来,当活动时(劳动工作),肝内储藏的血液又被运送到全身。
(2)肝主疏泄。疏泄,即舒展、通畅条达之意。肝气的疏泄,直接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与调畅。具体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情志方面:人的精神情志活动,除心所主之外,与肝关系密切,古人说肝主谋虑,谋虑是思维活动。肝气疏泄正常,气血平和,心情舒畅;如果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可导致情志异常变化,情绪抑郁或亢奋。所以练功要求放松入静,情绪安宁,使肝气舒和条达,心情自然舒畅。
第二,消化吸收方面:肝的疏泄功能,不仅调畅气机,协助脾胃之气的升降,而且还与胆汁的分泌有关,如肝失疏泄,可影响到脾胃的消化功能和胆汁的分泌与排泄,从而出现消化不良的病变。
(3)肝主筋,其华在爪。古人认为“肝主身之筋膜”,筋膜是一种联络关节、肌肉,专司运动的组织,肝能主筋膜,是由于筋膜有赖于肝血的滋养,只有肝血充盈,才能使筋膜得到濡养,维持正常的运动。
“爪为筋之余”。肝血的盛衰,可以影响到爪甲的荣枯变化。肝血足,筋强力壮,爪甲坚韧;肝血虚,筋软无力,爪甲多薄而软,甚至变形而易脆裂。故称“其华在爪”。
(4)肝开窍于目。因肝主藏血,其经脉上联于目系,《内经》说:“肝受血而能视”、“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五色矣。 ”所以目能发挥视觉功能,是依赖肝血的濡养,故肝的功能是否正常,往往反映于目。
古代气功认为:人一身皆阴,唯双目属阳,通过闭目内视,被内视的部位就能起调治作用。所以《黄庭经》中有“恬淡闭视内自明”,《奇经八脉考》中的“返观”说也如是。
3. 脾脏
脾藏意,属土,为万物之母。主营卫,主味,主肌肉,主四肢。
脾位于中焦,生理功能主运化、升清、统血,主肌肉及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1)运化、升清。脾主运化的作用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湿。运化水谷精微,是指消化饮食和吸收、运输营养物质的功能;运化水湿,是指脾有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饮食入胃,经过胃与脾的共同消化作用,其中的营养精微,还须通过脾的运输布散到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及皮毛、筋肉等组织器官,同时又把各组织器官利用后多余的水液,运输、排泄于体外,使体内各组织器官既得到津液充分的濡润,又不致有水湿的潴留。故有“脾为后天之本”及“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之说。
所谓“升清”,是指精微物质的上升与输布,脾主运化的功能主要是脾气的作用。其功能特点,以上升为主,脾能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再通过心肺的呼吸、循环功能营养全身。
(2)脾主统血。统,控制之意。脾气能统摄血液,使之正常运行,不溢于血管之外。
(3)脾主肌肉、四肢。脾脏将水谷精微输送到全身肌肉,以起营养作用。脾的运化功能是否健旺,关系到肌肉的壮实或衰萎。输送营养充足,则肌肉丰满,四肢的活动轻劲有力;脾失健运,清阳不布,营养不足,则肌肉萎软,四肢疲弱无力。
(4)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人的食欲、口味等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脾气健旺,则食欲、口味正常;若脾失健运,则食欲减退,口淡无味。脾的功能好坏,也可以从口唇反映出来,如脾气健运,肌肉营养充足,则口唇红润而有光泽;脾气不健,则口唇淡白或萎黄无光泽。
4. 肺脏
肺藏魄,属金,总摄一身元气,主闻,主哭、主皮毛。
肺位于胸中,上连喉咙,开窍于鼻。生理功能是司呼吸,主一身之气,主宣发,肃降,外合皮毛,通调水道。
(1)主气、司呼吸。包括呼吸之气,和充斥于全身之气。肺有呼吸的功能,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人体通过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浊气,吐故纳新,使体内外气体得到不断交换。
充斥于一身之气,指的是宗气。宗气是水谷之清气与肺所吸入之清气相结合而成,积于胸中,上出喉咙以司呼吸,又通过心脉而布散全身,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活动。
(2)肺主宣发、外合皮毛。宣发,即布散之意,所谓宣发,是指通过肺气的推动,使气血津液输布全身,以湿润腠理皮肤的作用。肺司呼吸,而皮肤之汗孔,也有散气调节呼吸的作用,所以肺与皮毛在生理上是紧密关联的,故说外合皮毛。
气功锻炼,十分重视肺功能的锻炼,常应用在养生、治病上,如《诸病源候论》介绍的右侧卧、口吸气、鼻出气,可以消除心下痞鞕的症状。特殊的呼吸形式,构成了特殊的治病方法,诸如气沉丹田,循经布气等等。
(3)肺主肃降、通调水道。肃降,即清肃下降之意。肺居于胸廓,肺气以清肃下降为顺,肺气的不断肃降,可使上焦水液下输膀胱,保持小便通利。故有“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的说法。
(4)肺开窍于鼻。鼻是呼吸之通道。鼻的通气和嗅觉功能主要依靠肺气的作用。肺气和畅,则呼吸利、嗅觉灵敏。故有“鼻为肺窍”、“肺气通于鼻”之说。
5. 肾脏
肾藏志,属水,为天一之源,主听,主骨,主二阴。命门为相火之源,天地之始,藏精生血,降则为漏,升则为铅,主三焦元气(引自《本草纲目》序例)。
肾位于腰部,左右各一。肾是主宰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及维持水液代谢平衡的重要脏器。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生髓、主骨,是生殖发育之源,主纳气,主水液,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
(1)肾藏精,主发育与生殖。藏是储存的意思。精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也是各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精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的精微(营养),故有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精能够化气,肾精所化生之气,称为肾气。肾的精气包含着肾阴和肾阳,肾阴又叫元阴、真阴;肾阳又称作元阳,真阳。肾阴肾阳是人体生命的根本,对机体的脏腑组织有濡润、滋养和温煦、生化的作用。肾中阴阳犹如水火一样寄于肾,故前人有肾为水火之宅的说法。肾的精气盛衰,直接关系到生殖和生长发育的能力。精气旺盛则生长、发育、生殖的功能充沛。肾藏精的功能失常,则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必将受到影响。
“肾为先天之本”。肾是生命的根本,这在医学界或气功界都十分重视。古代养生有“起火得长安”之法,“火”即肾中元阳、生命之火,只要命火温运,生命都能长久安康。气功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之说,认为精、气、神是相互转化的。气功意守都注重意守命门,中医有左肾右命之说,认为命门在两肾之间,命门火就是肾阳;称之为命门,这是强调肾中阳气的重要。
(2)肾主水液。是指肾脏有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这一功能是靠肾的气化作用。气化正常,开合有度。开,是指代谢的水液得以排出;合,是指机体所需要的津液能留在体内。如肾的气化功能失常,开合不利,可造成水液代谢障碍,发生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
(3)肾主纳气。呼吸虽是肺所主,但吸入之气,必须下及于肾,由肾摄纳,故有“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的学说,只有肾气充沛,摄纳正常,才能使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如肾气虚而不能纳气,则会出现动则气急,呼吸困难的病变。练功中常有气沉下丹田或直达命门、会阴等,就是助肾纳气。
(4)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肾主骨生髓,是肾的精气促进生长发育的一个方面。肾藏精,精生髓,髓居于骨中,骨赖髓以充养,故肾精充足,则骨络得到髓的充分滋养而坚固,动作轻劲有力。故有肾者作强(能负重力)之官(器官之意)之称。
精和血相互资生,精足则血旺,毛发的濡养来源于血,生机则根于肾气,故说其华在发。毛发的生长、脱落、润泽或枯槁,均与肾的精气盛衰有关。
(5)肾开窍于耳及二阴。听觉功能的好坏,依赖肾精的充养,肾精充足,则听觉灵敏。佛家功有天眼通、天耳通等六神通功法,能视远听远,都与肾精充盛,精气相互转化,充养耳目有决定作用。
二阴,指前阴(外生殖器)和后阴(肛门)。尿液的排泄及生殖功能,皆为肾所主。大便的排泄,也要经肾的气化作用才能顺利排泄,故有肾开窍于二阴和司二便之说。
上文关于五脏的生理功能的相关知识的文章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