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执业药师考生们都非常关注相关考试内容,为了帮助广大执业药师考生及时了解,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如下“【清热药篇】《中药二》重点单味中药--常见中成药”内容!请考生查看!希望对你有用!
清热药 | 药名释义 |
石膏 | 本品为矿石,水飞后细膩光滑如膏脂,故名。 |
芦根 | 本品因药用芦苇的根茎而得名。 |
天花粉 | 本品为栝楼之根,又名“栝楼根”。古时常捣烂滤汁作淀粉用,“其根作粉,洁白如雪,故谓之天花粉”(《本草纲目》)。 |
竹叶 | 本品因药用禾本科淡竹的叶片而得名。又名“淡竹叶”。 |
栀子 | 本品药用其果实,原名“卮子”。《本草纲目》云:“卮,酒器也,卮子象之,故名,俗作栀”。因其形状而得名。 |
夏枯草 | “此草冬至后生叶,至春而花,一到夏至即枯,故名”(《本草便读》)。因生长特性而得名。 |
黄芩 | “芩,说文作荃,谓其色黄也。或云芩者黔也,黔乃黄黑之色也”(《本草纲目》)。本品因色黄而得名。药圈 |
黄连 | 本品药用其根,“其根连珠而色黄,故名”(《本草纲目》)。本品因其根茎多分枝,常3~6支成束,呈稍弯曲状,形如鹰爪、鸡爪,故又有“鹰爪连”、“鸡爪连”之名。 |
龙胆草 | 本品“叶似龙葵,味苦如胆,因以为名”(《本草纲目》),根据形状、味道而得名。 |
苦参 | 本品药用其根,陶弘景谓,其“根味至苦恶”。本品因其味极苦,形似参而得名。 |
穿心莲 | 本品“花形似莲,其花蕊穿心而过,故名”(《中华药海》)。 |
生地黄 | 本品药用其块根。因生于地下,色黄,故名。简称“生地”。 |
玄参 | “玄,黑色也”(《本草纲目》)。陶弘景云:“其茎微似人参,故得参名”。本品因形状、颜色而得名。又称“黑参”、“黑玄参”。后因避清代康熙(玄烨)之讳,改“玄”为“元”,而得“元参”之名。 |
牡丹皮 | 本品“以色丹者为上。虽结子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本草纲目》)。因药用其根皮而得名。 |
紫草 | “此草花紫根紫,可以染紫,故名”(《本草纲目》),因颜色而得名。 |
金银花 | “花初开者,蕊瓣俱色白,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本草纲目》)。本品依据花蕾开放时间先后不同而有黄白二色,犹如金银搭配,故又称“二花”、“双花”,简称“银花”。 |
连翘 | 本品药用其果实,“其实似莲作房,翘出众草,故名”(《图经本草》),因形状而得名。 |
青黛 | 《本草纲目》记载:“黛,眉色也。……灭去眉毛,以此代之,故谓之黛”。本品因古作画眉之用而得名。 |
千里光 | 本品长于清热明目,善疗多种目疾,《滇南本草》“喻其恢复目力可及千里也”,因功用而得名。 |
决明子 | 药用其种子,有明日之功,故名。因其形似马蹄,故有“马蹄决明”之称。又因其为植物(草类)药物,故称“草决明”。 |
白头翁 | 本品原植物茎叶密被白色长柔毛,“近根处有白茸,状似白头老翁”(《本草经集注》),因其形状而得名。 |
马齿苋 | “其叶比并如马齿,而性滑利似苋,故名”(《本草纲目》)。本品因形状、性质而得名。 |
贯众 | “此草叶似凤尾,其根一本而众枝贯之。故草名风尾,根名贯众”(《本草纲目》)。因形状而得名。 |
白鲜皮 | 本品药用其根皮。《本草纲目》云:“鲜者,羊之气也。此草根白色,作羊膻气”,根据其药用部位、气味及颜色命名。 |
漏芦 | 《本草纲目》云:“屋之西北黑处谓之漏,凡物黑色谓之卢。此草秋后即黑,异于众草,故有漏卢之称”。 |
土茯苓 | 本品原名“禹余粮”,“相传昔禹行山中,采本品充饥,而弃其余粮,故名。形似茯苓,后遂谓之土茯苓也”(《中国药学大辞典》),前者根据传说得名,后者根据形状得名。 |
鱼腥草 | 本品因气味而得名。《本草纲目》云:“其叶腥气,故俗呼为鱼腥草”。本品因有浓烈的鱼腥气味,药用全草而得名。 |
败酱草 | 陶弘景云:其“根作陈败豆腐气,故以为名”,本品因有腐败的豆酱气,药用带根的全草得名。 |
红藤 | 本品药用其藤茎,“根外紫红,……浸酒一宿,红艳如血”(《简易草药》),故名。又名“大血藤”。 |
半边莲 | 本品“秋开小花,淡红紫色,止有半边,如莲花状,故名”(《本草纲目》),因其形状而得名。 |
山豆根 | 本品药用其根及根茎,《图经本草》云:“苗蔓如豆,根以此名”。主要根据形状而得名。 |
射干 | “射干之形,茎梗疏长,正如射人长竿之状,得名由此尔”(《图经本草》)。本品因形状而得名。 |
蚤休 | 蚤休,即早日康复之义。《本草纲目》云:“虫蛇之毒,得此治之即休,故有蚤休……诸名”。本品善疗虫蛇之毒,能使之早日康复。《本草便读》云:“其苗一茎直上,每层七叶,至顶而花”,又名“七叶一枝花”。 |
地骨皮 | “本品乃枸杞之根皮,入土极深,皮亦极厚,力能至骨,故名”(《中华药海》)。 |
白薇 | “微,细也。其根细而白也”(《本草纲目》),本品因形状、颜色而得名。 |
胡黄连 | 胡,“泛指外国或外族的”(《新华字典》)。本品为外来药物,故称为“胡”。“其性味功用似黄连,故名”(《本草纲目》)。本晶因产地、性味功用而得名。 |
紫花地丁 | 因其花色紫,地下根如钉,故名。简称“地丁”。 |
大青叶 | 本品药用其叶片,因“其茎叶皆深青,故名”(《本草纲目》)。 |
清热药·横向对比 | |
一、 清热泻火药 | |
1、 除烦:石膏,栀子,芦根,竹叶,淡竹叶 | |
石膏 |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
知母 |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
2、利尿:栀子,芦根,竹叶,淡竹叶 | |
栀子 | 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清三焦火),消肿止痛 |
芦根 | 清热泻火生津,除烦止呕 ,利尿 |
竹叶 | 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 |
淡竹叶 | 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
3、 明目: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青箱子,密蒙花 | |
夏枯草 | 清肝明目,散结消肿(瘰疬) |
决明子 | 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
谷精草 |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
青箱子 | 清肝泻火,明目退翳(瞳孔散大禁用) |
密蒙花 | 清热养肝,明目退翳 |
4、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 |
二、清热燥湿药 | |
荆芥 | 散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 |
西河柳 | 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
5、通窍止痛 | |
细辛 |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
白芷 | 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
苍耳子 | 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
辛夷 | 散风寒,通鼻窍 |
二、 辛凉解表药:疏散风热 | |
1、泻火解毒:黄连,黄芩,黄柏 | |
黄连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黄芩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
黄柏 |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
2、龙胆:清热燥湿,泻肝胆火(龙胆泻肝丸) | |
3、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 |
三、清热凉血药 | |
1、养阴,润肠:生地黄,玄参 | |
生地黄 |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 |
玄参 | 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润肠 |
2、活血:牡丹皮,赤芍 | |
牡丹皮 |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退虚热 |
赤芍 |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肝火 |
3、咸:紫草,水牛角 | |
紫草 | 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
水牛角 | 清热凉血,泻火清热解毒,定惊 |
四、清热解毒药 | |
1、疏散风热:金银花,连翘 | |
金银花 |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
连翘 |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利尿 |
2、湿疹:穿心莲,垂盆草,土茯苓,白鲜皮 | |
穿心莲 | 清热解毒,燥湿 |
垂盆草 |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
土茯苓 |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治疗梅毒要药) |
白鲜皮 | 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止痒 |
3、凉血消斑: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 |
大青叶 |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
板蓝根 |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
青黛 |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定惊 |
4、治疗痈疽疔疮: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 | |
蒲公英 |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 |
紫花地丁 |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
野菊花 | 清热解毒,疏风平肝。热毒痈疮要药 |
5、利水消肿,临床治疗肿瘤的药:热毒痈肿结:白花蛇石草,半边莲,半枝莲 | |
白花 | 清热解毒,消痈,利湿 |
半边莲 |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
半枝莲 | 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水消肿 |
6、消痈排脓:鱼腥草,败酱草 | |
鱼腥草 |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肺痈要药 |
败酱草 | 解毒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肠痈要药 |
7、治疗咽喉不利,咽喉肿痛:射干,山豆根,马勃,金荞麦,木蝴蝶 | |
射干 | 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散结消肿。孕妇禁用 |
山豆根 | 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
马勃 | 清肺利咽,止血 |
金荞麦 | 清热解毒,祛痰排脓,散瘀止痛 |
木蝴蝶 | 清热利咽,疏肝和胃 |
8、止痢: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 | |
白头翁 |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热毒血痢良药 |
马齿苋 |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通淋 |
鸦胆子 | 有小毒;清热解毒, 燥湿杀虫,止痢截疟;外用腐蚀赘疣 |
9、明目:秦皮,熊胆 | |
秦皮 | 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清肝明目 |
熊胆 | 清热解毒,明目,止痉 |
10、止痉:熊胆,牛黄 | |
熊胆 | 清热解毒,明目,止痉 |
牛黄 | 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 |
11、止痛:大血藤,重楼 | |
大血藤 |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风通络(藤类药一般都有通络作用) |
重楼 | 有小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息风定惊(牛黄类似) |
五、 清虚热药 | |
1、凉血:青蒿,白薇,地骨皮 | |
青蒿 | 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 |
白薇 | 退虚热,凉血清热,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
地骨皮 | 退虚热,凉血,清肺降火,生津 |
2、除疳热:银柴胡,胡黄连 | |
银柴胡 | 清虚热,除疳热 |
胡黄连 | 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解热毒 |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热药篇】《中药二》重点单味中药--常见中成药”相关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对广大执业药师考生们有帮助!更多执业药师考试相关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
相关推荐:
- · 2024年执业药师密题库体验课,限时尊享0元奢华体验!
- · 2024年执业药师【畅学尊享班】一年投资,四年受益!
- · 医学教育网执业药师VIP签约特训营——帮你重塑学习之旅!
- · 药考小白:我是如何用5个月过执业药师4科的?
- · 2024年执业药师《冲关秘籍》资料增刊(电子版)
- · 【开课公告】2024年执业药师考试课程更新进度/安排!
- · 【考题分析】2023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考题研究报告
- · 【提分利器】2023年执业药师冲刺串讲课程更新,快来学习!
- · 4天试学爆款课!2023年执业药师《超值精品班》限时0.01元!
- · 清热凉血药中兼能活血之牡丹皮、赤芍、紫草-2023《中药二》必学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