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知识一》: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是执业药师考试的知识点,为了帮助广大执业药师考生备考,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如下内容:
1、制剂稳定性的研究范围:化学稳定性、物理稳定性、微生物学稳定性。
2、药物的化学结构决定降解反应的类型。可能发生的降解反应:水解、氧化、异构化(光学异构化和几何异构化)、聚合、脱羧。
(1)水解:酯类(包括内酯)和酰胺类(包括内酰胺)。如果酯类药物灭菌后pH下降,即提示可能有水解发生,如氯霉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巴比妥类
(2)氧化:常伴有水解、光解、聚合产生颜色或沉淀,酚类、烯醇类、芳胺类、吡唑酮类、噻嗪类药物
3、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和稳定化方法:
(1)处方设计前对稳定化的考虑:尽量选择固体制剂(口服可用片剂、胶囊、颗粒剂,注射可采用无菌粉末);包合物、微球、微囊;难溶性盐;粉末直接压片或采用适宜包衣。
(2)处方因素:pH、溶剂、附加剂(缓冲盐、表面活性剂、络合剂、处方中基质或赋性剂的影响)。
(3)非处方因素:非处方因素包括温度、光线、空气(氧)、金属离子、湿度和水分、包装材料等。
①温度影响各种降解途径(Arrhenius方程);
②光线、空气(氧)、金属离子主要影响氧化;
③湿度和水分主要影响固体药物。
4、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方法:
(1)试验目的:考察原料药或药物制剂在温度、湿度、光线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药品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试验建立药品的有效期。
(2)稳定性试验的基本方法:
①影响因素试验:适用于原料药和制剂处方筛选,用一批供试品。
②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适用于原料药和制剂,用三批供试品。
(3)对供试品的基本要求:
①原料药供试品:一定规模生产的,供试品量相当于制剂稳定性实验所要求的批量;原料药合成路线、方法步骤应与大生产一致。
②药物制剂的供试品:放大试验的产品。其处方和生产工艺应与大生产一致。
5、影响因素试验(强化试验):
(1)在比加速试验更激烈的条件下进行。
(2)原料药和制剂处方筛选要求进行此项试验。
(3)目的:探讨药物的固有稳定性,了解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及可能的降解途径与降解产物,为制剂生产工艺、包装、贮存条件与建立降解产物的分析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4)影响因素试验如何进行:供试品一批。供试品置适宜容器中,摊成≤5 mm厚的薄层,疏松原料药摊成≤10 mm厚的薄层,进行以下实验:高温试验、高湿度试验、强光照射试验。
①高温试验:供试品开口置适宜的密闭洁净容器中,60℃,放置10天,于第5,10天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检测(P101)。若有明显变化(如含量下降5%),则在40℃重新试验。若60℃无明显变化,不再进行40℃试验。
②高湿度试验:供试品开口置恒湿密闭容器中,在25℃,分别于RH%=(75±5)%及(92.5±5)%放置10天,于第5,10天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检测,同时考察吸湿潮解性能。恒湿条件:密闭容器下部放置饱和盐溶液(RH%=75%,NaCl饱和溶液,RH%=92.5%,KNO3饱和溶液)。
③强光照射试验:供试品开口置于照度为4500lx±500lx的光橱中,放置10天,于第5,10天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检测,特别注意外观变化。
6、加速试验:
(1)在超常条件下进行的。
(2)目的:通过加速药物的化学或物理变化,探讨药物的稳定性,为药品审评、包装、运输及贮存提供必要的资料。
(3)加速试验方法:三批供试品(原料药或药物制剂),市售包装,于(40±2)℃,RH%=(75±5)%放置6个月。试验期间第1、2、3、6个月末取样检测一次。
①如6个月内供试品经检测不符合制订的质量标准,则应在中间条件下(30℃±2℃,相对湿度60%±5%)加速试验;
②对温度特别敏感的药物(预计只能在冰箱中保存),可在25℃±2℃,相对湿度60%±10%条件下,加速试验。
7、长期试验:
(1)在接近药品的实际贮存条件下进行。
(2)目的为制订药物的有效期提供依据。
(3)原料药与制剂均需进行。
(4)长期试验方法:三批供试品,市售包装,于(25±2)℃,RH%=(60±10)%放置12个月。每3个月取样一次,分别于0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检测。
①12个月以后,分别于18个月、24个月、36个月继续考察;
②将结果与0个月比较,以确定药物的有效期;
③一般按95%可信限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合理有效期;
④对温度特别敏感的药品,长期试验可在6℃±2℃条件下放置12个月,按上述要求进行检测。12个月以后,仍需按规定继续考察,制订在低温贮存条件下的有效期。
以上就是“《药学专业知识一》: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执业药师考试辅导资料请大家持续关注医学教育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