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11月1日 19:30-21:00 俞庆东
详情11月1日 19:30-20:30 程 牧
详情1什么是医患沟通
有人说医患沟通就是语言的交流。这种说法是对的,但并不完整。沟通不仅仅是谈话,谈话是沟通的一种手段,却不是惟一的手段。从一般意义上说,所谓“沟通”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一是通信;二是传达、传授;三是交易、联系。我国传播学界和公共学界对沟通的共同看法是:传播和沟通是信息观点的传递、交流和分享。
沟通的内容是信息和观点,是关于某一事物某一过程的描述和结论,因而他们是抽象的。人们必须借助于各种媒体如语言、表情、动作姿态、行为方式来把自己知道的信息,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传递给需要了解的人。由于媒介的多样性,沟通的方式、内容也就各不相同。因此医务人员在与患者的接触中,我们的语言、表情、动作姿态甚至医院的环境、病区的布置等,无一不在向患者及其家属传递着某种信息,传递着我们的感情和态度。病人就诊时,特别渴望医护人员的关爱、温馨和体贴,因而对医护人员的语言、表情、动作姿态、行为方式很关注,很敏感。我国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认为:语言是医生最重要的法宝,医生一句鼓励的话,可以使病人转忧为喜,精神倍增,病情立见起色;相反,一句泄气的话,也可使病人抑郁焦虑,卧床不起,甚至不治而亡。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热情的问候,爱意就被传递,沟通得以完成,而这些却是目前医患沟通中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方面。
2医患沟通的层次及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上面对医患沟通的定义,我们认为,医患沟通应从以下三个层次来进行。
其一,是语言的沟通。
语言的沟通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沟通方式。其基本的要求是要让对方听懂你的话,把你所要表达的意思准确地传递给对方,而不致引起误解或不理解。这就要求沟通双方,特别是医护人员要尽量少用专业术语,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要讲究“说话的艺术”。
其二,是情感的沟通。一般来说,去医院就医的患者及其家属,特别是危重症患者及其家属,其情绪都不太好;因其对待疾病的态度及家庭经济情况等不同,就医的动机及期望值也不尽相同。在过去生物医学模式下,医生是只看病不管人,但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应是既管病情也管人,即观察病人的心理状况及情绪变化,认真理解和把握这些情况,才能真正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其三,是思想的沟通。这是沟通的最高层次。医生要认真倾听病人诉说病情,感受病人所受的内心痛苦,站在病人的角度去想问题,这样才易使医患双方真正对疾病的认识及其治疗方案和具体措施达成共识,建立起充分的信任关系,协调配合,共同战胜疾病。
3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患双方需共同努力
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虽然主要责任在“医”这一方,但“患”这一方也同样负有重要的责任,双方需共同努力。
第一,必须形成双方“互信”。医方要恪守职业道德,增强法律意识,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提倡诚心服务;而患者也要放下戒备的心理,理性看待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误差,尊重事实和法律,医患双方形成为达到共同目标而一起合作的关系。
第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多体谅一下医生的忙累、辛苦以及所承担的风险。即使发生了医疗意外,也应多倾听专家的意见,少一些冲动和过火语言、行为,对医护人员多一点理解和信任。
第三,作为医方,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如人文科学、医学心理学等知识和不断积累的生活工作经验。主动去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和性格特点;更全面地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病程转归和康复的一般规律,把病人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尊重病人,了解病人,同情病人。要切实采取措施下大力气解决引起患者不满的难点问题,建立“医患沟通制”,真正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湛的医术取信于患者。
lunwen200发表于2013-06-03 16:56:29内容:
楼主辛苦了。
11月1日 19:30-21:00 俞庆东
详情11月1日 19:30-20:30 程 牧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