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11月1日 19:30-21:00 俞庆东
详情11月1日 19:30-20:30 程 牧
详情从小立志行医济世
提起王现邦,山化镇的许多村民都知晓,因为他医术精湛,为人厚道;此外,也因他几十年苦习医术的钻劲儿。
王现邦出生于1952年,两三岁时因为发烧,落下了小儿麻痹后遗症。虽然身有残疾,但他学习很用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初一时,因为身体的原因,他不得不离开校园,这让他至今仍耿耿于怀。辍学在家的他到处借阅书籍,特别是感兴趣的医学类书籍,更是废寝忘食地研读,也就从那时起,他心里埋下了行医的种子。
1972年,得知村里的卫生室缺人手,王现邦赶忙申请加入,帮助大夫写药方、为病人抓药等。在卫生室里,他通过如饥似渴地学习和实践,考取了赤脚医生证。1982年,他以乡里第一的成绩考取了乡村医生行医资格证。
因为家庭贫穷,王现邦的几位亲友身患疾病却无钱医治;25岁时,他的父母也相继去世。自身的残疾和亲人的病痛让他更加坚定了学医济世的想法。
1985年,村卫生室改革,医疗经验已经很丰富的王现邦开始着手准备另起炉灶。第二年,他的个人诊所开张,开始了新的行医之路。
对于只上过7年学的王现邦来说,学历低一直是他心里的一个疙瘩。为了能掌握更深的医学理论,1986年,他报考了北京的一所函授大学,4年后,他顺利拿到毕业证书之时,却被告知该证书不被教育部承认。他又听取了老师的建议,走上自学考试的道路,这一走,又是7年。
那些年,王现邦曾因数科久久未过而苦恼不已,一度想过放弃,但最终还是在亲友的鼓励下迎难而上。
最终,王现邦在1997年拿到大专文凭,那时,他已45岁。
多年来,王现邦坚持学习,身残志坚的精神感染了许多人。他的恩师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的孙光荣教授曾多次写信勉励其:“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艰为必成”。
已被王现邦翻烂的复习资料
2、五次赶考终偿所愿感动众人学历的事才下心头,又有一件事泛上王现邦的心头:想要治病救人,诊所就要一直开下去,但必须得有执业医师资格证,这才算得上“正规军”。
当时,一些亲友得知王现邦要考执业医师资格证,劝他不要再折腾,年纪也不轻了,还要多为生计考虑。那时,他已经干了20多年的乡村医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去诊所求诊的人也很多,但他还是选择坚持报考助理医师资格证。
通向成功的道路通常不是一帆风顺的。助理医师资格证,他先后考了3次。实践操作能力突出的他,每次都是顺利通过技能考试,但在笔试环节因差几分失利。
那时,为了考试,除了为村民看病外,其余的时间他都用在了复习上,上千页的复习资料都被翻烂了。为了更好地吃透理论知识,王现邦到城里的医院实习,一年半的时间,他不断往返于医院与诊所。当他第三次走进考场时,通过了考试。
有了助理医师资格证,就有了考执业医师资格证的条件。2011年,王现邦第一次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差了18分。他依旧是不服输的劲头,2012年,再次走进考场,王现邦依旧自信满满,结果如人所愿。
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大多为医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且每年的通过率并不高,有些年份甚至只有20%.61岁的王现邦能励志实现梦想的事迹,让许多业内人士称赞不已。
市卫生培训考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王现邦是我市目前为止通过考试的年龄最大的一位,他花甲之年还能坚持学习并通过考试确实不易,值得同行们特别是年轻人学习。
因为家中贫困和身体残疾,王现邦至今仍是单身。父母离世后,兄弟4人相依为命。虽然不住在一处,但兄弟们对他的照顾和勉励从未停止过。
“我大哥常对我说,既然干了这行,就不要多想名利,救死扶伤,比挣多少钱强。”王现邦说,他一直将“非我所有,丝毫莫取,与人为善,普救天下”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在多年的乡村医生工作中,他从来都是让病人尽可能地少花钱。遇到困难户,他常常免费看病开药。“王大夫开药从来都是最便宜的,而且效果还好。”村民王维贤说。
多年前,邻村一位身有残疾的老人前来求诊,等到看完病抓药时,老人面露难色,王现邦见状还是按病情开方取药,走时,他又塞给老人几十块钱。“我也是残疾人,生活的艰辛我感同身受,能帮一点是一点。”他说,从诊所开张到现在,已记不清佘了多少账。
正因为如此,尽管开有诊所,但他的生活依然不富裕。当时参加医师资格考试,他是揣着几个干馍、背着军用水壶度过的。
在生活中王现邦烟酒不沾,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虽然挣得不多,除了生活必需品,他将收入大都用到了买医书上,每本书上,他都密密麻麻做着记录。
如今,很多年轻人知道了他的励志故事慕名登门讨教,而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活一天,干一天,学一天,只要有梦想,谁都可以年轻。”
面对未来,王现邦说他还面临许多业务上的难题,需要继续学习。他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写一本书,将这些年遇到的疑难病症和解决方法记录下来,能为后人留些经验。(
11月1日 19:30-21:00 俞庆东
详情11月1日 19:30-20:30 程 牧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