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11月1日 19:30-21:00 俞庆东
详情11月1日 19:30-20:30 程 牧
详情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特鲁多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美国医生特鲁多的这句名言流传甚广,讲述了为医的三种境界,是众多医务工作者的座右铭。但是对于特鲁多本人,我们了解甚少。今天我查了一些英文资料,发现百度上很多介绍特鲁多医生的文章都和事实有出入,例如《长江日报》的《医生的墓志铭》一文写道:1837年,罹患肺结核的特鲁多只身一人到撒拉纳克湖畔等待死亡。事实上,1837年时特鲁多还没有出生呢,再者他也没有文章描绘地那么悲惨,是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到那儿休养,他本人有一个非常爱他,休戚与共的妻子。
据维基百科记载,1848年,特鲁多(Edward Livingston Trudeau)出生于美国纽约的一个医学世家,20岁时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学习,并于1871年完成学业。同年6月,特鲁多和女友洛蒂 (Lottie Beare)结婚并定居于纽约长岛开始了自己的行医生涯。晚年时,特鲁多曾在自传中深情地描述妻子,感谢她同甘共苦的亲密一生。
1873年,特鲁多第二个小孩出生后不久,年仅25的他不幸患上了肺结核,在当时,该疾病还没有治愈的办法,听从医生建议后,他只身一人来到了纽约附近的阿迪朗达克山边休养,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奇迹的是,他的病情逐渐康复,三年之后便痊愈了,之后特鲁多举家迁居到了阿迪朗达克山旁 的撒拉纳克湖畔。 1882年,特鲁多得知德国医生霍尔曼通过大山清新的空气治愈肺结核病人的事迹,结合自身的经历,他很受启发。在朋友的资助下,他在撒拉纳克湖畔创建了美国第一家治疗肺结核的疗养院--Adirondaec Contage Sanatorium ,帮助和治愈了无数患者,当中包括著有《金银岛》的著名作家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之后他建立了美国第一家肺结核研究所,走在了结核病治疗和研究领域的前沿。
直至今日,举世闻名的“特鲁多研究所”拥有世界级的科学家们和训练有素的科研团队,这些团队在研究种类繁多的病原体感染和免疫方面建树颇丰。1915年,特鲁多医生去世后,埋葬在他身前所喜爱的撒拉纳克湖畔,墓碑上镌刻的是他一辈子行医生涯的座右铭。现在,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医务工作者们来到这儿悼念特鲁多,寄托哀思,重温他的医学情怀。
特鲁多医师的名言,概括了医学救死扶伤的职责,成为医生们所遵从的行医道德准则,表达了一个道德高尚的医生对待病人的心态,以及一种理性的谦卑、职业的操守和医学人文的朴素境界。“有时,去治愈”,说明了医生行医救人的天职,同时也表明了医学的局限性,人体是世界上最复杂和不确定的机器,医生不能治愈每一个病人,每一种疾病,但是这绝对不是说医生可以无所作为。一位负责的医生应该常常去帮助病人、温暖病人,而一位真正的大医则是总是去安慰,自始自终地感知病人,关爱病人。也正如特鲁多医师曾说的:“医学关注的是在病痛中挣扎、最需要精神关怀和治疗的人,医疗技术自身的功能是有限的,需要沟通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去弥补……”而这种人文关怀其实就是医学人文的真谛。
11月1日 19:30-21:00 俞庆东
详情11月1日 19:30-20:30 程 牧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