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11月1日 19:30-21:00 俞庆东
详情11月1日 19:30-20:30 程 牧
详情排斥反应的免疫监测
排斥反应发生时,受者体内的免疫应答将发生一系列变化,据此,检测机体的免疫状态可帮助诊断或推测排斥反应的发生。
一、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一)体液免疫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1.特异性抗体水平的检测
相关的免疫指标包括:ABO等血型和HLA抗体、抗供者组织细胞抗体、血管内皮细胞抗体、冷凝集素等。测定的方法,可以根据相应抗原的特性,分别采取各种交叉配型、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试验等。
2.补体水平的检测
补体活性与急性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有关,这是因为在急性排斥反应中,抗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移植物遭受排斥时,补体成分的消耗增加,导致血清中总补体或单个补体成分的减少,可采用溶血法或比浊法进行检测。此外,补体的裂解产物,如C3a、C3b、C3d等的测定,对了解补体的活性也很有帮助,其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免疫电泳、免疫标记技术等。
(二)细胞免疫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细胞免疫水平的测定,包括参与细胞免疫的有关细胞数量、功能和细胞因子水平的检测。不同检测指标对检测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判断排斥反应的类型等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1.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类的计数
免疫荧光法或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及其亚群,在急性排斥反应临床症状出现前l~5天,T细胞总数和CD4/CD8比值升高,巨细胞病毒感染时此比值降低。一般认为,CD4/CD8比值大于1.2时,预示急性排斥即将发生,而此比值小于1.08时则发生感染的可能性很大。若进行动态监测,对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具有鉴别诊断的意义。此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也可用于T细胞总数和功能的测定,例如4小时T细胞转化试验,是一项预报急性排斥反应危象较为满意的方法。
2.NK细胞活性测定
3.血清细胞因子测定
骨髓移植中发生的GVHR是移植排斥反应的特殊类型。
4.黏附分子及其配体的检测
免疫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等细胞膜表面黏附分子及其配体的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诸如ELAM-1、VCAM、ICAM和HLA分子等。
二、尿微量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尿微量蛋白,是指用常规定性或定量方法难以测出的蛋白质。机体蛋白质非正常地经尿排出,可发生于肾脏损伤性病变。在临床移植领域,尿微量蛋白的检测,一方面有助于判断大器官移植,尤其是肾脏移植时排斥反应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可作为免疫抑制药物肝肾毒副作用的观察指标。
传统尿蛋白检测采用免疫扩散、免疫电泳、免疫比浊、放射免疫、ELISA等方法;高效检测技术还有高效液相层析、毛细管电泳、质谱等。后者由于仪器昂贵、检测复杂而难以在临床推广。近年来,生物传感器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一些新型生物芯片,如生物电子芯片、毛细管电泳或层析芯片、PCR芯片等应运而生。其中用于蛋白检测的免疫传感器已有不少报道。由于尿液检测具有取材方便、无损伤等优点,尿微量蛋白的检测在肾脏移植领域备受关注。
三、急性时相反应物质检测的临床意义
C反应蛋白(CRP)、IL-1、IL-6、TNF-α以及HSP等炎症分子,是发生炎症反应的标志性分子,在发生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临床同种异基因于细胞移植时发现,受者血清的CRP水平增高,且在移植后发生细菌或真菌感染时更为显著。此外,在肝、肾移植过程中,对受者血清CRP的动态测定结果也显示,CRP与器官移植后并发症的发生相关,且CRP水平似乎比白细胞计数或发热更能敏感地反映发生并发症的可能。尽管在临**,CRP的测定尚未作为判断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常规项目,但其在血清中的水平,与器官移植术时所形成的外科创伤、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以及移植术后的微生物感染等的关系,正在被人们所认可。
四、免疫抑制剂体内药物浓度检测的临床意义
移植术后的患者,常规应用CsA、FK506、麦考酚吗乙酯(MMF)等免疫抑制剂,这些药物的治疗窗窄、效用强度大,加之患者本身的个体差异、状态、饮食、用药时间和次数、合并用药等因素影响,致使不同患者甚至是同一患者不同时期的血药浓度都有很大差异。因此,对移植患者需在常规监测血药浓度的情况下随时调整给药剂量。
11月1日 19:30-21:00 俞庆东
详情11月1日 19:30-20:30 程 牧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