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slogan
24小时客服热线:400 650 1888
您的位置: 医学教育网 > 医学社区 > 公卫医师 > 正文

意识障碍的伴发症状及其临床意义

1.无动性缄默症提示大脑半球及传出通路无病变,但丘脑或脑干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有病损。多为脑部严重损害而存活的后遗症。

去大脑皮质综合征提示双侧大脑皮质广泛损害,功能丧失,而皮质下功能保存。见于严重脑外伤、缺血缺氧或感染后。

植物状态指大脑半球严重受损而脑干功能相对保留。持续植物状态是指患者处于植物状态持续3个月以上,颅脑外伤则应持续12个月以上。

2.意识障碍时神经系统损害表现对意识障碍的定位意义。

3.眼球位置和运动:睡眠时有间断出现的眼球左右向动眼期。浅昏迷时有持续或不规则的水平或垂直的自发游动。随着昏迷加深,中脑受累时则眼球游动消失而固定于中央。昏迷时两眼球分别稍向外侧。若两眼球明显向左右分开,呈分离性斜视,提示动眼神经麻痹。

昏迷急性期两眼偏向注视偏瘫对侧(注视病灶),表示病灶在大脑半球。如果两眼偏向注视偏瘫侧(注视偏瘫)则病变位于脑干。两眼向下偏斜,注视鼻尖,则出血或梗塞等病灶在丘脑或丘脑下部,中脑损害。

昏迷患者双眼球呈垂直性分离,一侧眼球向上,另一侧眼球向下,提示后颅窝(小脑等)病变。

头仰视和俯视的眼球运动:正常人头屈向前时眼球向上仰视,颈向后伸仰时眼球向下,称玩偶眼现象。昏迷患者此反应消失时提示上脑干损害或丘脑、丘脑底部出血、肿瘤等压迫上脑干损害。

4.瞳孔大小在定性中的意义:镇静剂吗啡或海洛因中毒时瞳孔呈针尖样;三环类抗抑郁药或阿托品类过量时瞳孔散大并固定;兴奋性药物如苯丙胺或可卡因中毒时瞳孔扩大而对光反射存在。

编辑推荐
    • 免费试听
    汤以恒 执业药师 药学专业知识二 免费试听
    免费资料
    医学考试 备考资料包
    高频考点
    报考指南
    模拟试卷
    复习经验
    立即领取 立即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