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医学考研 > 公共课

22考研政治近代史纲要知识点: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2021-02-01 14:43 医学教育网
|

医学教育网的小编总结了中国近代史纲要这个部分知识点中的“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的内容,为了帮助各位同学在备战22考研的复习效率上有明显的提高,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了解。

1894年11月,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拓展内容:近代中国的革命,可以说是被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一起逼迫出来的。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和许多骨干分子并不是一开始就主张要以武装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而是经历了一段从改良到革命的转变过程。促使孙中山向革命者转变的是他的一次特殊经历。1894年6月1日,孙中山到天津上书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即《上李傅相书》,要求改革时政。孙中山在这封七千字的长信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洋务运动之所以失败,在于它“一味的追求坚船利炮,实在是舍本求末”,继而提出西化救国理论(信中随处可见“西法、仿效西法、尽仿西学”等字眼),具体是“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李鸿章被时人视为当时清政府官员当中最开明、最有权势、最有机会改变清王朝未来发展方向的汉族大臣。孙中山本来是受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希望通过和平改革的途径,来实现拯救祖国于民族危难,不期在孙中山把文章送交李鸿章后,其时李正忙于处理朝鲜问题引起的中日外交交涉及撤军事宜,无暇接见孙中山。这次上书的失败用现实的教育,让原本赞成“以和平之手段、渐进之方法请愿于朝廷,俾兮行新政”的孙中山深刻地认识到,开明的李鸿章尚且如此,清政府真是无药可救了,在当时中国“和平方法,无可复施”,“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必须用暴力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获得拯救的机会。

以上是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22考研政治近代史纲要知识点: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考研公共课知识及内容,请点击医学教育网。预祝大家初试顺利!

相关阅读:

22考研政治近代史纲要考点—辛亥革命

回到顶部
折叠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