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参加医学考博的同学都非常关注如何确定院校和意向博士生导师?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1. 为了保险起见,目标院校一般最多选择三个,太多了你也没精力应对。选择的原则是考试时间不冲突、距离相近、参考书目相似的院校。
2. 你是愿意去研究所还是去高校呢?一般来说,研究所的科研氛围较浓厚,但生活有些枯燥;而高校相对活跃,掺杂着科研和教学,氛围稍淡。其实,不管你选择高校还是研究所,关键看你愿不愿意静下心来做事情,这才是最重要的。
3. 选择什么样的导师?导师对于你读博期间能否能做出成绩至关重要,好导师让你向往科研,差导师让你厌恶科研,这就是差距。自己寻找导师很盲目,犹如大海捞针。一个捷径:征求你的硕导或身边的导师的意见,让他们帮忙推荐一下。如果你早就有考博意愿,还可以通过参加讲座、学术会议的时候遇到一些导师,比如在会议茶歇的时候可以有礼貌地向他们请教科学问题或者询问考博事宜,借此给导师留下印象。在获得导师允许后可以专门拜访,这都比邮件沟通要高效的多。
选择导师的原则是人品第一,学品第二。
人品:导师能够建设学生的内心世界,他对你的耳濡目染会影响你的做人做事,你应该重点考虑他的品格修养。
学品:选择那种学术水平处于上升且有时间指导你。帽子较大的牛导,比如院士、杰青、长江学者等,他们的博士招生名额几乎都被硕博连读生占据,外招考生基本没戏。
虽然说牛导有利于以后的发展,但在中国学而优则仕,他们通常担任行政职务,没有太多的精力来指导,往往会指派小导师来代替自己进行指导,这种亲娘不亲后娘不爱的指导,效果实在不敢恭维。所以,选择那种名气一般,亲力亲为的年轻导师对于热衷于学术的考生来说也是不错的选择。联系导师以后,如果导师对你满意,基本会把考试的情况指点大概;如果导师对你不感冒,大多会说“欢迎报考”之类的客套话,这就需要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斟酌导师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