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临床医学检验技士:《答疑周刊》2016年14期
【临床化学】
【问题】高脂蛋白血症分为哪六型?
【解答】
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及特征
分型 | 增加的脂蛋白 | 血清脂质浓度 | 血清载脂蛋白 | 血清外观 | 电泳 | 原因 |
Ⅰ | CM | TC:Nto↑ TG:↑↑↑ |
B48↑ A↑ C↓↑ |
奶油样表层;下层透明 | 原点深染 | LPL活性降低 Apo缺乏CⅡ |
Ⅱa | LDL | TC:↑ TG:N |
B100↑ | 透明或轻度混浊 | 深β带 | LDL受体缺陷或活性降低 LDL异化障碍 |
Ⅱb | LDL VLDL |
TC:↑↑ TG: ↑ |
B↑ CⅡ↑, CⅢ↑ |
浑浊 | 深β带 深前β带 |
VLDL合成旺盛 VLDL→LDL转换亢进 |
Ⅲ | IDL | TC:↑↑ TG:↑↑ |
CⅡ↑, CⅢ↑ E↑↑ |
浑浊 | 宽β带 | LDL异化速度降低 |
Ⅳ | VLDL | TC:Nto↑ TG:↑↑ |
CⅡ↑, CⅢ↑ E↑ |
浑浊 | 深前β带 | VLDL合成亢进 VLDL处理速率变慢 |
Ⅴ | CM VLDL |
TC:↑ TG:↑↑ |
CⅡ↑↑ CⅢ↑↑ E↑↑ |
奶油样表层;下层浑浊 | 原点及前β带深染 | LPL活性低下 VLDL,CM处理速度变慢 |
【临床检验基础】
【问题】凝血酶、凝血酶原和抗凝血酶有啥区别?
【解答】
凝血酶:一种由凝血酶前体(血浆中的必要成分)形成的蛋白质水解酶,催化纤维蛋白元变成纤维蛋白而促使血液凝固。用于毛细血管出血的局部止血以及外科手术后组织愈合。凝血酶能使纤维蛋白原转化成纤维蛋白。局部应用后作用于病灶表面的血液很快形成稳定的凝血块,用于控制毛细血管、静脉出血,或作为皮肤、组织移植物的黏合、固定剂。pH<5时失效。凝血酶对血液凝固系统的其他作用尚包括诱发血小板聚集及继发释放反应等。
凝血酶原:血液凝固因子之一。存在于血浆中,亦称第Ⅱ因子。是凝血酶的前身物质,血浆中含量为10—15毫克/分升,分子量为68000的糖蛋白。糖的含量约占11%,其中含有半乳糖、甘露糖、岩藻糖、氨基已糖、唾液酸。遗传性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Ⅱ)缺乏是最为罕见的遗传性出血病之一可以将凝血酶原缺乏分成两类:①低凝血酶原血症(Ⅰ型缺乏),以抗原和活性同时降低为特点;②异常凝血酶原血症(Ⅱ型缺乏),特点是抗原水平正常或正常低限凝血酶原活性减低。
抗凝血酶(AT)是一个较小的蛋白质分子,可灭活凝血系统几种酶类。抗凝血酶是一种由肝产生的糖蛋白,由432个氨基酸组成。它包含三个二硫键和四种可能的糖基化位点。α-凝血酶是在血浆中发现的主要形式的抗凝血酶,它的四个糖基化位点各由一个低聚糖所占据。而居次要形式的β-凝血酶则保有一个未被占据的糖基化位点。主要有:抗凝血酶三,肝素,蛋白质C,蛋白质S即组织因子。AT-三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球蛋白,通过与因子二,四,五,六,七,十二,PK等形成1:1的共价复合物而灭活这些因子它是体内最强的一种物质。肝素是由肥大细胞合成的一种酸性蛋白聚糖,正常情况下血液中含量甚微,所以生理条件下抗凝作用较小。蛋白质C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依赖维生素K的糖蛋白,可螯合钙离子,具有明显的抗凝作用,血浆中蛋白质S是蛋白质C的辅助因子,可使激活的蛋白质C作用大大加强。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
【问题】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途径是什么?
【解答】
补体活化可以有三条途径,即经典途径、替代途径和MBL途径,这三条途径的激活物各不相同。其中,IgG和IgM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以激活经典途径,MBL可以激活MBL途径,而细菌的一些成分(如LPS等)和凝聚状态下的IgA及IgG4则可以激活补体的替代激活途径。
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经典激活途径(classical pathway)指主要由C1q与激活物(IC)结合后,顺序活化C1r、C1s、C4、C2、C3,形成C3转化酶(C4b 2b)与C5转化酶(C4b2b3b)的级联酶促反应过程。它是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方式。
(一)经典途径的激活物与激活条件:
1.激活物:主要是IC,特别是与抗原结合的IgG、IgM分子。另外,C-反应蛋白、细菌脂多糖(LPS)、髓鞘脂和某些病毒蛋白(如HIV的gp120等)等也可作为激活物。
2.激活条件:每个C1q分子必须与两个以上Ig分子的Fc段结合;游离的或可溶性抗体不能激活补体。
(二)参与经典途径的补体成分: 参与经典途径活化的补体成分依次为:C1、C4、C2和C3、C5~C9
(三)经典途径活化过程:1、识别阶段;2、活化阶段;3、膜攻击阶段(攻膜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