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临床医学检验技士《答疑周刊》2015年1期:
【临床检验基础】
采用Miller窥盘法计数网织红细胞时,如计数10个视野小方格中的红细胞总数为140个,同时计数的大方格中的网织红细胞总数为16个,则网织红细胞应报告为
A.0.012
B.0.013
C.0.014
D.0.015
E.0.016
【正确答案】A
学员提问:为什么?
解答:
(1)网织红细胞必须在活体染色时才能显示,WH0推荐使用新亚甲蓝染液,其染色力强且稳定,煌焦油蓝染液操作简单、费用低廉,但易产生沉淀、工作效率不高、精度差(批内CV可达20%以上)。染色时间不能过短。染色温度应控制在37℃,因为室温(25℃)染色Ret检出率明显低于37℃染色。染液与血液比例以1:1为宜,严重贫血时,可适量增加血量。
(2)血涂片要薄而均匀,红细胞无重叠。选择红细胞分布均匀、网织红细胞着色好的部位进行计数。
(3)为提高网织红细胞计数精度和速度,ICSH推荐使用Miller窥盘,方法是将Miller窥盘置于目镜内,选择红细胞散在且分布均匀的部位,用小方格(A)计数红细胞,大方格(B)计数网织红细胞,按下式计算:网织红细胞%=×100%,其精度CV约为10%。
(4)注意鉴别网织红细胞与HbH包涵体。Ret为蓝绿色网状或点粒状物质,分布不均,HbH包涵体为蓝绿色圆形小体,均匀散布于整个红细胞内。
(5)瑞氏染液复染可使网织红细胞值偏低。
祝您顺利通过考试!
感谢您对网校的支持!
【临床免疫学检验】
双特异性抗体分子的构建是
A.特异性不同的两个小分子抗体连接
B.特异性相同的两个小分子抗体连接
C.在小分子抗体的氨基端设计半胱氨酸残基
D.提高抗体的特异性
E.只能从Fab组建
【正确答案】A
学员提问:请老师详解谢谢
解答:双特异性抗体是含有2种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的人工抗体(特异性不同的两个小分子抗体连接),能在靶细胞和功能分子(细胞)之间架起桥梁,激发具有导向性的免疫反应,是基因工程抗体的一种,现已成为抗体工程领域的热点,在肿瘤的免疫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制备方法:化学偶联法,杂交—杂交瘤法,基因工程抗体制备法(最常用也最先进)。
分类:双特异性微抗体,双链抗体,单链双价抗体,多价双特异性抗体。
祝您顺利通过考试!
感谢您对网校的支持!
【临床化学检验】
关于2型糖尿病的特点,正确的是
A.血浆胰岛素含量降低
B.血浆胰岛素含量升高
C.糖刺激后,胰岛素延迟释放
D.血浆C肽含量升高
E.血浆C肽含量降低
【正确答案】C
学员提问:请老师详解谢谢
解答:按病因和致病机制分三类:
①胰岛素生物活性降低:胰岛素基因突变使其生物活性降低。
②胰岛素抵抗:是指肝脏和外周脂肪组织、肌肉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尤指组织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作用的抵抗,进而代偿性胰岛素分泌过多导致高血糖伴高胰岛素血症,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和生理改变,成为多种疾病的共同发病基础。
③胰岛素分泌功能异常:胰岛β细胞受到葡萄糖兴奋后不能像正常胰岛β细胞那样产生正常的脉冲式分泌。
总结C答案最合理。
【临床免疫学检验】
与体液免疫功能相关的指标应除外
A.血清Ig水平
B.B细胞数量
C.淋巴细胞转化率
D.溶血空斑形成率
E.注射类毒素后体内扰毒素水平
【正确答案】C
学员提问:请解释一下。
解答:溶血空斑实验(plaqueformingcellassay,PFC)是体外检测B淋巴细胞抗体形成功能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将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家兔或小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取家兔淋巴结或小鼠脾细胞制成细胞悬液,与高浓度绵羊红细胞混合后加入琼脂糖凝胶中,其中每个释放溶血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在补体的参与下可溶解周围的绵羊红细胞,在周围形成一个可见的空斑,一个空斑代表一个抗体形成细胞,空斑的数量反映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
淋巴细胞转化率:T淋巴细胞表面有多种受体,在体外培养中加入特异性抗原或非特异性促有丝分裂原的刺激下,细胞代谢和形态可发生一系列变化,如能转化成体积较大的原淋巴细胞。转化细胞数量可反映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测定T淋巴细胞的应答能力,诊断细胞免疫缺陷病。
祝您顺利通过考试!
感谢您对网校的支持!
【临床血液学检验】
关于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下列概念不正确的是
A.其活性随粒细胞的成熟而增强
B.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幼红细胞均呈阴性
C.单核细胞为阴性,个别呈弱阳性
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始细胞多呈阳性
E.原粒细胞为阴性反应或阳性反应,自早幼细胞至成熟中性粒细胞均为阳性反应
【正确答案】D
学员提问:NCE是鉴别急单的试验,不是阳性的吗?
解析: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AS-D-NCE)属于酯酶染色的一种。
(1)原理:血细胞内的氯乙酸AS-D萘酚酯酶将基质液中的氯乙酸AS-D萘酚水解,产生萘酚AS-D,进而与基质液中的坚牢蓝GBC偶联,形成不溶性红色沉淀,定位于胞质内。
(2)结果判断:阳性结果为胞质内出现红色沉淀:①(-),胞质无色。②(+),胞质呈淡红色。③(++),鲜红色沉淀布满胞质。④(+++),深红色沉淀充满胞质。
(3)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1)粒细胞系统:原粒细胞为阴性反应或阳性反应,自早幼粒细胞至成熟中性粒细胞均为阳性反应,酶活性并不随细胞的成熟而增强。嗜酸性粒细胞为阴性反应或弱阳性反应,嗜碱性粒细胞为阳性反应。
2)其他血细胞单核细胞为阴性反应,个别可呈弱阳性反应。淋巴细胞、浆细胞、幼红细胞和血小板均呈阴性反应。
(4)临床意义:鉴别急性白血病的类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粒细胞可出现阳性反应;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时,白血病细胞均呈阴性反应;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时,部分白血病细胞可呈阳性反应(原粒和早幼粒)。有些白血病细胞呈阴性反应(原始单核和幼单核细胞)。
祝您顺利通过考试!
感谢您对网校的支持!
【临床基础检验】
不属于功能性蛋白尿的情况是()。
A.剧烈运动
B.月经周期
C.精神紧张
D.寒冷刺激
E.发热
【正确答案】B
学员提问:请解释一下?
解析:您好,老师把相关内容简介如下,您看一下。功能性蛋白尿,系指在健康人的尿中出现了暂时性、轻度、良性的蛋白尿。这种蛋白尿通常发生于运动后或发热时,亦可见于高温作业、过度寒冷、情绪紧张、交感神经高度兴奋等应激状态。这些因素引起短暂的肾内血液循环变化,可能是造成功能性蛋白尿的主要原因。也可由于体内某些因素使肾血管痉挛或充血,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因而导致了蛋白尿的发生。一旦诱发因素消失,蛋白尿也不再存在,这是功能性蛋白尿的主要特点。剧烈的体力劳动或大量运动后,促使健康人的尿蛋白排泄增加,影响了肾小管对蛋白质重吸收的能力,这种现象,临床上谓之运动性蛋白尿,属于功能性的。运动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少年,休息后可迅速消失。蛋白尿的程度与运动量、运动的强度及持续时间有密切关系。功能性蛋白尿的主要成分以白蛋白为主。这种蛋白尿并不反映肾脏有实厨性病变,因此不能作为肾脏病看待;但应注意与原有的肾脏病由于运动、发热等,使尿蛋白量增加的情况相区别。
祝您顺利通过考试!
感谢您对网校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