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内科肾病: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肾内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肾病重点学科建设单位、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组成部分之一、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集体、上海市卫生局中医特色专病专科、上海市卫生局医务工会文明班组,上海中医药大学A级科室。2004年成立上了海中医药研究院中医肾病研究所。
目前我所融临床、科研和教学为一体,门诊设有专家门诊、专病科门诊、普通门诊,特需门诊、疑难病会诊门诊,平均日门诊量200-300人,呈逐年增加,2004年达4万多人次,患者来自国内其他省市乃至国际,就诊半径最远国外达到美国、澳洲及东南亚地区,国内最远达到新疆、内蒙古等地区。病房现有床位53张,血透机器18台,因而住院病人也逐年增加,2004年达800余人次,其中外省市病人约占30%.患者采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治疗手段包括中医中药内治疗法、中药外治疗法:灌肠、静脉点注和针灸治疗等以及透析疗法,根据病情和病种的不同患者将选用适当的治疗手段。开展的特色治疗主要包括:1.早中期慢性肾衰一体化治疗方案;2. 益气养阴凉血通络IgA肾病;3. 中医药防治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研究。多年的临床实践显示通过特色的中医治疗可以明显提高了慢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此外,我学科还设有慢性肾衰等临床专题协作组,对于各病种的综合治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已研制出针对早中期慢性肾衰、IgA肾病、糖尿病肾病、蛋白尿、血尿的特色用药如尿毒宁冲剂、91肾衰冲剂、肾衰冲剂、抗纤灵冲剂、固本通络冲剂、糖肾宁、消白冲剂、血尿灵冲剂、大补元气的黄芪胶囊等十余种,广泛用于世界各地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学科集三十余年之临床经验,特别是在治疗特别是在治疗慢性肾衰、IgA肾病和肾小管间质病变方面,是我学科的优势和特色,通过现代科学研究,实验室实验的证实,创制了一批疗效确切、机理明确的中成药,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在病人中赢得了声誉。
科研也是我们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50年代开始,在著名的中医学家、肾脏病专家童少伯、余志鼎、钟念文等教授的指导下,发挥中医特色,突出中医的优势,提出扶正泄浊、祛风胜湿等治疗方药取得较好的疗效,通过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总结其辨证论治的规律,积累丰富的经验,是全国最早成立的肾病专科。60年代我学科发表的慢性肾炎的辨证论治和以健脾补肾法治疗慢性肾炎的学术论文影响很大,至今仍在被临床广泛应用。70年代起开展了对复发性及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中医中药治疗研究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开展了“人工肾”血液透析工作。80年代创制了用腺嘌呤诱发慢性肾衰的动物模型,开展应用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肾衰尿毒征毒素潴留的甲基胍、胍基琥珀酸的研究,在80年代中期就开创应用小剂量激素加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治疗难治性、复发性肾病综合症,在此基础上,进入90年代后紧跟国际肾病的科研发展方向,进一步从细胞分子学水平研究中医中药改善慢性肾衰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从肾血液动力学、细胞免疫分子学、肾组织病理学等角度进行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的肾衰冲剂、尿毒宁冲剂、抗纤灵冲剂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以及治疗IgA肾病的固本通络冲剂,中西医结合以健脾补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法为主对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疗效和机理的研究和活血化瘀清热通淋的化瘀排石汤治疗尿路结石都走在国内研究的前列,先后承担了18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市局级研究课题,研究资金200多万元,出版专著5本,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和上海市医学奖多项。
我学科是中华中医学会肾病分会的牵头挂靠单位,多次主持召开全国性肾病学术会议,为国内培训了大量人才。2004年成立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医肾病研究所,下设科技情报室、图书资料室、中医理论研究室、名老中医工作室、细胞培养室和肾病病理室等,为临床和上海市和国内其他医院的研究课题提供实验服务。并对一些上市药物进行疗效的再验证,以便为患者提供可靠信息。研究所的专家顾问委员会均为全国著名的专家,不少国内的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研究生、进修生在其中进行课题研究。
我学科是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定为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流动站。至2004年已授予博士学位的毕业生6人,授予硕士学位的毕业生10人。1名博士后在此工作。主持国家级上海市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多次,主要培训目的一是提高现有中医、中西结合治疗肾病的高级医师和学术带头人的学术水平,二是对基层人员进行培养,我学科还接受了许多国外热衷于中医的医生或医学生,为他们提供教学服务和医疗实践基地。我学科还与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和汉药研究所和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有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先后派遣2名人员赴日本与该研究所进行中药治疗慢性肾衰、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在国际肾病权威杂志《Nephron》等杂志上发表。目前我学科有一位副主任医师在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进行慢性肾病分子生物学研究。
我学科现有医生14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生2名,住院医生6名, 45岁以下有10名,全部拥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生2名。
上一篇:志愿报广东药学院调剂优势
下一篇:浙江中医药大学网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