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

切换栏目
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 医学百科 > 医学万花筒 > 正文 RSS | 地图 | 最新

壮族医药学-壮药资源

2015-03-17 09:37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壮族医药学-壮药资源:

壮族聚居地区由于复杂而典型的地理环境加上特殊的气候条件,造就了十分丰富的药材资源。据调查,仅壮族聚居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中药品种就达4623种之多(其中植物药4064种,动物药509种,矿物药50种)在全国名列第二,其中壮医常用药达千种以上。

壮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毒药和解毒药的广泛应用,是壮医的重要诊疗特色和突出贡献,许多药物同时成为著名的中药。例如《后汉书·马援传》载:“出征交趾,土多瘴气”,因常服苡仁而能防治瘴疾,后带回中原。苡仁一直是壮医常用药,也是常用中药,盛产于壮族聚居的百色地区各县。在贵县罗泊湾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铁冬青、金银花等壮医常用药。在《神农本草经》收载的365种药物中,壮族地区盛产的菌桂、牡桂、苡仁、丹砂、钟乳石等被收录。该书中有“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病”等作用的“下药”125种,壮族地区大多有出产。唐代《新修本草》也收载了不少壮药,如蚺蛇胆、滑石、钓樟根皮、茯苓、桂、蒜、瓜芦木、黑石脂、钩吻、白花藤蛇黄、郁金、苏方木、狼跋子等。稍其后的《本草拾遗》,更收载了著名的壮医解毒药陈家白药和甘家白药,这两种药在当时即已作为贡品上贡朝廷。

此外,用密封蒸馏法将丹砂烧炼为水银的先进方法和田七的发现及利用,也成为壮药开发利用并达到一定水平的重要标志。

三七是世人皆知的著名中药,活血化瘀,应用广泛。但它首先是一味著名的壮药,是壮族人民对我国传统医药乃至世界传统医药的重要贡献。此都主产于壮族地区——壮族聚居的广西百色地区和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明代以前,中原医家尚不知三七为何物,而壮族人民早已使用它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田七治疗内外损伤、瘀血停留等病症,乃壮族人民最早发现及应用,其功是不可泯灭的。现代研究证实,田七内含皂甙等有效成分,具有人参的治疗作用而避免了人参的副作用;国外研究声称三七具有抗癌作用。国内外对田七的开发研究方兴未艾。从田七牙膏、田七花茶到云南白药以及多种心血管病防治药品,都以田七为主要原料或重要成分,产值数以亿计。

主产或特产于壮族地区的壮药资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如罗汉果、肉桂、八角、金银花、蛤蚧、蚺蛇、葛根、花粉、广豆根、广西血竭、广金钱草、扶芳藤、大黑山蚂蚁、灵香草、木棉花朵等。特别是田七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已受到专家的高度重视,并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此药必将为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作出新贡献。广西已经形成一定生产规模的中成药,如正骨水、云香精、中华跌打丸、金鸡冲服剂、鸡骨草丸。炎见宁、三金片、百年乐、大力神等,多是在壮医验方秘方或其他民间单方秘方的基础上,研制提高而成。这些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中成药,功效显著,且不易仿制,因而有很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研究成功的“舒洁药物文胸”、“产妇春浴液”、“神女乐”洗浴液、“童热清”口服液、“胎黄消”口服液等药械,大都是在壮医验方秘方的发掘整理基础上提出来的,投入开发后己产生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退出
会 搜
特别推荐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