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

切换栏目
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 医学百科 > 医学万花筒 > 正文 RSS | 地图 | 最新

浙大 药理学作业

2015-02-09 11:52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浙大药理学作业名词解释总汇:

药理学总论名词解释及题解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原理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

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原理及规律的学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药动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规律,阐明药物在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

泄过程中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学科。

药物:是指用于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从理论上说,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及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都属于药物范畴,也包括避孕药和保健药。对药物的基本要求是安全、有效,故对其质量、适应证、用法、用量均有严格规定,符合有关质量标准的才可供临床应用。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组织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引起药理效应的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所引起的机体机能或形态的改变,即是药物作用的结果。

兴奋:指药物作用后使机体原有机能活动提高的现象。

抑制:指药物作用后使机体原有机能活动降低的现象。

局部作用:指药物在吸收入血以前对其所接触组织的直接作用。

全身作用:指药物吸收进入血后分布到机体各部位引起的全身多种器官系统的反应,

又称为吸收作用或系统作用。

选择性:是指很多药物在适当剂量时只对少数组织或器官发生作用,而对其它组织

或器官作用微弱或无作用的现象。

治疗作用:指凡符合用药目的,能达到治疗效果的作用。

对因治疗:针对病因所进行的治疗。

对症治疗:改善或消除疾病症状所进行的治疗。

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毒性反应:主要指用药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时所发生的机体损害性反应。

急性毒性:指服用剂量过大,立即发生的毒性反应。

慢性毒性:指长期服用蓄积后逐渐发生的毒性反应。

变态反应:是少数过敏体质的病人受某些药物刺激后发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也称

为过敏反应。

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继发反应:指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

停药反应:指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使原有疾病复发或加重的现象,又称回跃反应或

反跳现象。

特异质反应:是指少数特异质病人对某些药物产生的作用性质与常人不同的损害性反应。是一类药理遗传异常所致的反应,与个体生化机制异常或基因缺陷有关。反应与药物固有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药理拮抗药救治可能有效。

药物依赖性:是指连续使用某些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后,产生的一种不可停用的渴

求现象。可分为生理依赖性和心理依赖性。

躯体依赖性:也称生理依赖性,是由于反复用药造成的一种身体适应状态,一旦中断用药,可出现强烈的戒断综合征。这两个术语已用于取代过去所称的成瘾性。

精神依赖性:也称心理依赖性是指用药后使人产生一种愉快满足的或欣快的感觉,

使用药者在精神上有一种要周期地或连续用药的欲望,产生强迫性用药行为,以便获得

舒适感或避免不适感。目前这两个术语已完全取代了过去使用的习惯性。

药物作用的差异性:指在广大群体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甚至同一个体在不同时间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不一致的现象。

高敏性:指少数人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用小剂量就可产生很强的反应。

耐受性:指机体连续用药后对药物反应性降低的现象。短期内产生者称为快速耐受

性;少数人对某些药物第一次使用时就出现的耐受现象称为先天耐受性。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指病原微生物对抗菌药物产生的耐受性。或者说是病原微

生物对抗菌药物不敏感的现象。

剂量:是药物使用的分量,可分为一次量、一日量及一个疗程量。

无效量:指剂量过小,不出现药理效应的量。

最小有效量:又称为阈剂量,指出现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

常用量:又称为治疗量,是指临床用于大多数病人有效而又不会出现中毒的剂量,

它大于阈剂量而又小于极量。

极量:是药典规定的允许临床使用的最大药量,是药物治疗剂量的极限。

最小中毒量:指超过极量,刚开始出现中毒症状的剂量。

最小致死量:指超过中毒量,刚开始出现死亡的剂量。

量效关系:指在一定范围内药理效应随剂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

量效曲线:是反映药物的剂量和它产生的某种效应之间的关系的曲线。

效能:指药物的最大效应,在量效曲线上指曲线的最高点,也就是药理效应的极限。

效能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

效价(强度):指产生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效应量)时所需药物剂量的大小。效

价(强度)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量反应:指药理效应强弱可以用连续增减的数量来表示的反应。如心率、血压、血糖浓度、尿量、平滑肌的舒缩等。

质反应:指药理效应指标只能以阴性或阳性表示的反应。故又称全或无反应。如死

亡、睡眠、惊厥、麻醉等,必需使用多个动物或多个实验标本以阳性率表示。

半数有效量(ED50):是能引起50%阳性反应(质反应)或50%最大效应(量反应)的剂量。

半数致死量(LD50):能引起实验动物50%死亡的剂量。

治疗指数(TI):为LD50和ED50的比值,是药物安全性的指标之一。该值越大越安全。

但治疗指数不够完善,它只适用于治疗效应与毒性效应(或致死效应)的量效曲线相互平行的药物。

安全范围:是指ED95~LD5之间的距离,是一个较好的药物安全性指标,其值越大越

安全。

安全指数:是指LD1和ED99的比值,是药物安全性的指标之一,用于评价两种量效

曲线不平行的药物。

特异性药物:指生物活性与化学结构密切相关,通过作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基团

(受体、酶)或离子通道而发挥作用的药物。

非特异性药物:通过其理化特性(解离度、溶解度和表面张力等)而发挥作用的药

物。

构效关系:指药物化学结构(包括基本骨架、立体构形、活性基团及侧链长短等)

与药理效应的关系。

受体和配体: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上、胞浆内或细胞核内的具有特殊功能的大分子蛋白质,它们能选择性地识别和结合配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如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及某些药物),并通过中介的信息转导与放大系统触发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受体www.med126.com/zhicheng/上调:指受体周围生物活性物质的浓度低于正常或长期使用拮抗剂后,受体数目及敏感性增高的现象。也称为上增性调节。

受体下调:指受体周围生物活性物质的浓度过高或长期使用激动剂后,受体数目及敏感性降低的现象。也称为衰减性调节或向下调节。

亲和力: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是作用强度的决定因素。

内在活性: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引起生物效应的能力,又称效应力。是药物效能的决

定因素。

激动药:又称为兴奋药指对受体有较强亲和力,又有较强内在活性的药物,或者说

有内在活性的配体即为激动药。

拮抗药:又称为阻滞药指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即本身不引起生理

效应,却能阻断激动药与受体结合的药物。或者说无内在活性的配体即为拮抗药。

部分激动药:指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但内在活性却很弱,当其单独作用是呈现较弱

的激动作用,而当另有激动药存在时,则呈对抗作用的药物。

药物转运: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要通过生物膜,故统称为转运。

生物转化: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过程。又称为药物代谢。

被动转运:又称为顺流转运或下山转运,系药物顺浓度差从高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

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直到膜两侧分子相等处于动态平衡。

简单扩散:又称脂溶扩散或经脂扩散,是药物转运的最主要方式。脂溶性药物可溶

于脂质而通过细胞膜。其转运速度主要与药物的脂溶性有关,脂溶性高的药物容易透过

细胞膜。

膜孔扩散:又称滤过或水溶扩散。指直径小于生物膜膜孔的水溶性小分子药物借助

膜两侧存在的流体静压或渗透压差进行的扩散。

主动转运:又称为逆流转运或上山转运,系药物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运载药物通过

细胞膜。需要耗能,有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

解离指数(pKa):是解离常数的负对数,它等于弱酸性药物或弱碱性药物在50%解

离时的pH值。换句话说,当一个药物的离子浓度和非离子浓度各占一半时,其pH就

等于pKa.

吸收: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循环的过程。

首次通过效应:指某些药物经胃肠道吸收后,在肠粘膜及肝脏被代谢破坏,使进入

体循环的药量小于吸收量的现象。也称第一关卡效应或首关效应。

分布:药物由血液向脏器组织转运的过程称为分布。

消除:指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合称。

肝药酶:即肝微粒体酶,是一类非专一性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质网中,参与数

百种药物的生物转化。

药酶诱导剂:能使药酶含量或活性增高的药物。

药酶抑制剂:能使药酶含量或活性降低的药物。

自身诱导作用:有的肝药酶诱导剂诱导肝药酶不仅加速其它药物的代谢,也能加速

其自身的代谢,这称为自身诱导作用。

表观分布容积(Vd):是按血浆药物浓度推算的体内药物总量在理论上应占有的体液

容积,其反映了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广泛程度。

生物利用度:指血管外给药时,制剂中的药物被吸收利用的程度。即吸收入体循环

的药量占给药剂量的百分比。

肝肠循环:是随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重新吸收进入肝脏的循环过程。

半衰期:指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是给药间隔时间的依据。

协同作用:两药合用后使原有效应增强的现象,可分为增强作用和相加作用。

增强作用:两药合用时的效应大于它们个别效应之和。(1+1>2)

相加作用:两药合用时的效应等于它们个别效应之和。(1+1=2)

拮抗作用:两药合用时的效应小于它们个别效应之和。(1+1<2)

增敏作用:一药可使组织或受体对另一药物的敏感性增强。

递质:是神经冲动到达末梢时,从末梢释放出的化学物质。通过递质作用于次一级

神经元或效应器的受体而产生效应。

胞裂外排:神经冲动传到末梢时,产生除极化,引起Ca2+内流,促使囊泡与突触前

膜相融合,形成裂孔,通过裂孔将囊泡内的递质排入突触间隙,此种释放方式称之。

肾上腺素的翻转作用:预先使用α受体阻断药,再给予肾上腺素,可使其升压转为

降压的现象。

高血压危象:在高血压的病程中,由于脑血管暂时性强烈痉挛,血压突然急剧升高而出现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甚至昏迷、抽搐、心悸面色苍白或潮红等现象称为高血压危象。

胰岛素抵抗性:又称为胰岛素耐受性,可分为急性耐受和慢性耐受,前者多由于并发感染、创伤或有其它应激状态时血中拮抗胰岛素的物质增多,或因酮症酸中毒时血中酮体或脂肪酸过多及pH降低妨碍胰岛素作用所致;后者原因比较复杂,如体内产生了胰岛素抗体、体内拮抗胰岛素的物质增多及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或亲和力下降等等。

替代疗法:外源性补充某种激素,以弥补机体原有内分泌腺由于病理变化或手术所致的分泌功能减退,此疗法称为替代疗法。

抗菌谱:指药物的抗菌范围。

中国卫生人才网抗生素:抗某些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在其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能杀灭或抑制其它微生物及肿瘤等的化学物质。

MIC:最低抑菌浓度,指抗菌药物能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成的最低浓度。MIC用以反映药物的抗菌活性,对临床用药具有指导作用。

退出
会 搜
特别推荐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