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

切换栏目
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 医学百科 > 医学万花筒 > 正文 RSS | 地图 | 最新

化学农药发展史介绍

2015-01-23 11:47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化学农药发展史介绍:

人类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积累和发展了使用化学药品与农作物病、虫、草、鼠害作斗争的丰富经验。我们现在称这些化学药品为农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农药防治农作物有害生物的国家,远在3000年以前人们就知道用草本灰杀虫,用草熏杀蠡虫。在国外,公元前1500年古希腊和古罗马人就使用含砷矿物粉杀虫;公元前9世纪的古希腊诗人Homer曾提到燃烧的硫磺可作为熏蒸剂;1744年法国开始用硫酸铜消毒种子;1763年,法国用烟草及石灰粉防治蚜虫,这是世界上首次报道的杀虫剂;1800年,美国人Jimtikoff发现高加索部族用除虫菊粉杀灭虱、蚤,并于1828年商品化;1802年就有了石硫合剂的记载;1807年法国的prevest偶然在一种混合物中发现了波尔多液及其类似物的毒性;1848年Tooxley生产了鱼藤根粉农药;1851年用石灰硫磺合剂杀菌;1882年发现了波尔多液的防病活性。

19世纪60年代前后,农药开始进入工厂生产,正式在市场上作为商品销售。1867年,“巴黎绿”——一种不纯的亚砷酸铜作为杀菌剂,标志着作为农药剂保护植物系统科学研究的开始。在美国,该药剂主要用于控制科罗拉多甲虫,使用范围十分广泛,早在1990年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的农药。

一、天然植物农药及无机农药时期(1860——1945年前后)

这一时期生产的农药主要是以天然植物或矿物为原料,经过简单加工而制造出来的。特别是以矿物为原料来加工农药,这些农药大多数是无机化合物,也叫第一代农药。在这一时期作为商品生产和使用杀虫剂有除虫菊粉、鱼藤精、硫酸铜、硫磺、砷酸铅、氟铝酸钠等;杀菌剂有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除草剂有天然植物及无机农药(第一代农药)的特点是:(1)大多数是天然产物 或者是经过简单的加工而制得的农药。

(2)杀虫、防病或除草的作用对象都很单一 例如,砷制剂和氟制剂都只有胃毒作用,仅对咀嚼式害虫有效;铜制剂和硫磺制剂是在病菌还没有接触到寄生植物,或在病菌侵入寄生之前作为保护剂使用的;而化钠等除草剂的作用完全是灭生性的,对农作物没有选择性。

(3)药效低、使用量大 如砷酸铅、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等用量高达7.5-15 kg/hm2 【每公顷(15亩)用的农药公斤数,按有效成分计,下同】。无机除草剂的用量更大,早期用除草时,竟高达40-60 kg/hm2.故这一时期又被称为低效农药时期。

(4)多数农药多动物的急性口服毒性大,对禽鸟和鱼类亦有毒害 但是,这类农药的诞生在大田作物、果树、蔬菜等病虫草害的防治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农药品种,如硫酸铜、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由于使用安全、防治效果好,基本上没有残留污染,而且不易诱发病虫产生抗性,至今仍作为重要的农药商品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应用。

二、有机合成农药时期(1945——1975年前后)

以DDT、六六六为代表,农药的应用开始进入以有机合成农药为主的时期。人们把有机农药称为第二代农药。在这期间无论是杀虫剂、杀菌剂,还是除草剂、世界农药市场上都出现了大批活性很高的有机化合物品种,逐步取代过去使用的一些有机化合物,使化学农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们是以有机、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为代表的一些高效生物活性化合物,这些农药品种应用范围广、见效快、使用方便,对农业的高产、稳产、优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一时期农药的特点是:(1)作用对象多样化 对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常具有多种除杀作用。例如,有机磷、有机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中,有的对害虫同时具有触杀作用和胃毒作用,有的兼有熏蒸或内吸作用,且杀虫谱广,持效期长;杀菌剂多作物不仅有保护作用,而且对某些病菌兼有铲除作用或内吸治疗作用;除草剂中一些品种对农作物有较好的选择性,可以杀死某些杂草而对庄稼无害。

(2)药效高 以杀虫剂为例,有机类的用量为1.5-3kg/hm2;有机磷类的为0.75-1.5 kg/hm2;氨基甲酸酯类的为0.15 kg/hm2左右;杀菌剂中的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如代森锌、代森锰等和二甲酰亚胺类(如克菌丹、灭菌丹等)的每公顷用量在1.5kg左右,药效比无机类杀虫剂和杀菌剂提高5-10倍。除草剂中,如2,4-D的用量为0.75-2.25 kg/hm2;除草醚为1.95-2.1 kg/hm2,其用量约为无机除草剂的1/10.因此这一时期的农药又称为高效农药期间。

(3)化学性质稳定,容易产生残留毒性,长期大量使用会给环境带来污染 有些杀虫剂高毒,在生产和使用上不安全;有些化合物具有杀虫广谱性,严重地伤害了天敌,导致了害虫的在猖獗。所以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农药,如六六六、DDT等已在不少国家停用或限制使用,人们提出要寻找和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新品种。

三、“超高效”农药阶段(1975年前后至今)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从菊科植物体中提取出了具有杀虫活性的化合物,经过结构鉴定,然后模拟合成了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这类化合物比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等高效杀虫剂的药效又高出5-10倍。与此同时,在杀菌剂中的三唑铜、甲霜灵等,这些药剂每公顷只需0.13-0.25kg,约为代森锌、克菌丹等用量的1/6-1/12;除草剂中的禾草灵,每公顷用量仅为0.90-1.07kg,比70年代前后那些高效除草剂的药效高出5-10倍。故有人称它们为“超高效”农药,又叫第三代农药。目前,农药已进入到“超高效”时代,但产品仍以有机化合物为主,而且化学结构比过去的复杂的多。为了使其对有害生物有更大的杀伤力,在制造工艺上采用了(过去没有的)对不同异构体的拆分、差向异构、立体选择合成等一系列高难度技术。由于这类农药在大田的用量很少,其毒性、残留、污染等问题大大地减轻了,有些甚至可以对环境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所以这个“超高效”农药阶段,必然会持续一个较长的时期。但是它们既然对病菌、害虫、杂草等有更高的杀伤作用,故对哺乳动物仍然或多或少地会造成伤害,并不能完全解决它们对人、畜的毒害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以上三个阶段都是以农药对有害生物杀伤力的高低来划分的。虽然它们在药效上有低效、高效或“超高效”之分,但实质上并没有根本的差异,皆属于杀生性农药。随着人们对农药作用认识的深入,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引进到植物保护领域之后,人们对农药的认识有了更大的变化,而且预测今后农药商品的发展,必定走向一个“非杀生性”的新时期。

四、“非杀生性”农药“非杀生性”

农药从对人类安全和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着重挖掘天然活性物质,进而人工合成仿生农药及其类似物,研究和筛选有特异性生理活性的物质,从而达到能够控制或改变有害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生长、繁殖规律等,使其对农作物等造成的危害限制在允许的限度内,而不一定要把它们杀死。目前正在研究开发的昆虫激素、性信息素、新拒食剂、黑色素生物化合物抑制剂、以及转基因的抗虫植物等,都属于“非杀生性”农药范畴。

“非杀生性农药”与过去各阶段的农药本质上完全不同,它标志着农药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有人称为农药发展史上的第四阶段。这类农药具有以下特点:对目标有害生物具有选择性,对非目标生物具有安全性;有效剂量很低,可使毒剂进入环境的量降至较低的水平;仅对目标有害生物有效,随后即适度的降解。

因而,“非杀生性农药”既能够有效地防治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等,又大大降低农药的残毒量,增加了对环境和人、畜等的安全性,显示出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农药的发展将遵循“安全、经济、有效、使用方便”的原则,化学农药将向更加安全的方向发展,而生物农药则向经济有效的方向发展,两者共同的发展方向是良好的剂型和简便的使用技术。

退出
会 搜
特别推荐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