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

切换栏目
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 医学百科 > 医学万花筒 > 正文 RSS | 地图 | 最新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科 陈纪林教授

2015-10-22 19:24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陈纪林 男 57岁,1976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191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医学硕士学位,先后赴意大利、荷兰等国家进修,1995年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至2002年担任冠心病研究室主任,2003年担任冠心病诊断治疗中心主任,社会兼职有:中华医学会介入培训中心副主任委员,中国循环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委等。

从事冠心病领域的研究二十多年,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250余篇,参加6部医学著作的编写工作。先后荣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北京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荣获中国医学科学院医疗成就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中美施贵宝医学发展基金心血管病学一等奖1项,2002年度获卫生部颁发的优秀医师二等奖(吴杨奖)。在近十年内作为课题负责人或主要负责人参加国家攻关项目3项,其它院校级和国际横向联合科研项目共计9项。

主要临床和科研工作成绩如下: (1)1983年提出混合型心绞痛的一些临床类型早于国外文献(1985,Maseri) . (2)发现和率先提出(1986年)变异型心绞痛发作后出现T波倒置是较常见的心电图表现,可作为该型心绞痛的重要诊断线索。 (3)1992年提出缺血叠加效应是导致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阈值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外无此类报道。 (4)发现和提出(1992年)90%左右的冠状动脉固定性狭窄是劳力型心绞痛患者产生自发型心绞痛发作的临界性狭窄,对临床医师判断此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5)对卧位型心绞痛发病机理和治疗提出不同于国际传统认识的新观点,①卧位型心绞痛应属于劳力型心绞痛,不应归入自发型心绞痛(1983年)。②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而不是传统上认为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1992年)。医'学教育网|整理③采用?-受体阻滞剂联合血管扩张剂作为该型心绞痛的首选治疗药物,取代传统的强心、利尿治疗产生满意的治疗效果(1992年)。 (6)采用小剂量尿激酶与充分抗血小板和抗凝血酶药物相结合治疗发病急骤的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明显降低其急性心肌梗死和频发心绞痛的发生率(2000年),论文在美国2001年ACC会议上发言,国外无类似方案的临床研究。 (7)提出无ST段抬高的AMI也存在再灌注治疗的问题,紧急介入治疗应是首选治疗(2001年)。 (8)首次提出(2002年)下间壁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标准。 (9)提出加强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有效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和稳定斑块的重要措施,并建立了相关的动物模型(2002年)。(10)在无国外相关报道的情况下,采用切割球囊+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取得满意的疗效。 (11)采用自行设计的随机对照方法证明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后已给予低分子肝素(克赛)皮下注射至少2次以上者,介入治疗时不需要给予静脉普通肝素,并且介入术后可即刻拔鞘管的新观点(2004年)。 (12)提出改良的分叉病变的分型,有利于指导冠心病介入治疗(2004年)。

1990年开始从事冠心病介入治疗,截至目前已独立和指导完成介入治疗3500余例,是目前国内本单位完成例数最多的医师。

退出
会 搜
特别推荐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