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理论深奥,医学术语内涵丰富,翻译难度比较大。在此,笔者谈几点对中医英译的看法。
1换位思考,力求易于接受
中医英译的读者对象是外国人,所以我们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应该不时地换位思考,站在外国人的角度上,思考所翻译的译文是否能看得明白,并能理解和加以运用。18世纪英国翻译理论家A.F泰特勒(Alexander Fraster Tytle)指出:“好的翻译是把原作的长处完全移注到另一种语言里,使得译文语言所属国家的人们能清晰地领悟、强烈地感受,正像使用原作语言的人们所领悟、所感受的一样。医'学教育网|整理”怎样换位思考呢?首先,应考虑译文语法上是否符合英语表达习惯。汉语和英语各自的表达方法、习惯是不一样的,在翻译过程中,要运用英语的思维翻译中医,而不是站在汉语的角度上进行翻译。其次,考虑译文用词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是否又能符合医学英语的表达方法。普通英语词汇在医学英语中的意义有些会转变,如“tender”本意为柔嫩的,在医学英语中常译为“压痛”:“plastic”本意为可塑的、塑料的,在医学英语中常译为“整形的”;而“labour”由原来的劳动变意为“分娩”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中医翻译过程中所要注意的细节[1]。
2突显文化,力求原汁原味
中医药学蕴涵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其特点是从哲学的角度探索生命,将天道、地道和人道完美地结合成一体[2]。在进行中医英译时,应尽量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及其内涵,将中医学中最能体现文化底蕴的部分忠实地译出,而不是盲目地迁就西医的概念和文化。如五行学说、阴阳学说这些在西方读者看来玄而又玄的学说恰好又是最具文化特色的部分。如果将这些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药学理论生硬地英译,势必会中不中、洋不洋,读者就无法领略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无法领略中医的真正内涵。因此,中医英译者首先应了解并掌握中国文化知识,其重要性与掌握英汉语言、了解英美文化知识一样[3]。如有的中医翻译者将中医学辨证论治中的“证”,翻译成“symptom complex”,这主要是由于翻译者缺乏对中医学本质的理解,比较恰当的译法是翻译成“syndrome”[4]。其次,还应讲究翻译技巧,如明确语境,灵活意译,适当增补,保留原味等[2]。此外,中医药学用语往往言简意赅,不少以文言文形式表达,但在翻译时却不能简单化。如“健脾开胃”仅为4个汉字,我们得把它译成“invigorating the spleen and increasing the appetite”,共7个英语单词。
3直接英译,力求清晰明了
有很大一部分中医术语和西医术语是相通的,英译时可直接将这部分术语翻译成西医相对应的术语,这样易于为掌握西医的专业人员接受。而具有一般概念的日常用语,如头、脚、胸、腹、心、肝、血等,可直接分别翻译成head、foot、chest、abdomen、heart、liver、blood等。在中医英译过程中,应该判断所译术语是否是中医独有。如果不是中医独有的术语,就在英语中寻找能与之对应的确切的术语,而后直接翻译;如果是中医独有的,比如“天癸”、“命门”、“刮疹”等词,就考虑采用音译为好还是意译为好。笔者认为,如果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术语,以音译为好。比如阴阳可以直接译成YinYang,但要用斜体表示并用英语给予具体的解释,读者一看就知道是外来语,而且用拼音译法简单易记易写,有利于中医的传播。类似的术语还有“五行”、“气”、“标本”、“虚实”、“三焦”、“五脏”、“六腑”等,这些都是中医独特思维方式的体现。对于涉及古代朴素哲学思想的中医词汇,能直译者,最好直译。
4意译传达,力求形象逼真
某些中医学专业名词在英语中没有直接对等的词汇,可以通过意译进行传达,并与直译、音译等融合运用。中医学中很多词汇来源于生活感受,构词的原则大多是取类比象,表层结构较简练,但溢于字面之外的内涵却较为丰富。因此,要做到准确翻译,应摆脱字面句式的束缚,透过表层,探究深层的实质含意。阐析性转换模式是翻译中医理论术语的有效手段。如“辨证施治”这一术语蕴含着深刻的语义信息,意思是:将四诊所搜集的临床资料,运用脏腑、经络、病因等基础理论,加以分析、归纳,从而做出诊断和定出治疗措施。只有运用意译方法才能较全面地传达出术语的实质内容,可译成: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ased on an overall analysis of symptoms and signs, the cause, nature and location of the illness and patient‘s physical condition according to the basic theor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急下存阴”,这一术语指的是治疗实热证的一种疗法,其实质内容是:使用具有清热作用的峻猛的泻药,迅速通便泻热,清除燥结,以保存津液。可译成:using drastic purgatives to eliminate heat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body fluids[5]。此外,中医术语语义丰富,一词多义的现象很常见,因此我们还必须明确语境。在语境中把握词义,方能做到“信”。而对一些艰深的中医术语就不必一味“忠”于原文而死译硬译。可以采用意译,根据语境对原文做适当的调整,舍弃某些与原文形式的对等而求得一种功能对等[2]。
5提高素质,力求科学合理
中医翻译的好坏取决于译者的素质。笔者认为,译者首先应有严谨和科学的工作态度。有许多中医专业术语的词语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相同的词语的意思完全不同。如在中医学中,“更衣”一词是大便的古称:“风水”一词指的是由于风邪侵袭而导致的以水肿为主症的病证[6]。诸如此类的词语在中医学里很多,因此,译者唯有以严谨和科学的工作态度认真对待中医翻译,才能将中医理论知识准确传达给外国朋友。其次,译者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中医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丰富的中国古典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领会并深刻理解中医论著原文。同时,译者还得对西医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有所了解,并较好地掌握医学英语。最后,译者还应有较高的英语专业素质。能否将原作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完全、忠实地转达,与译者翻译时所用的语言专业水平是直接相关的。英译的中医论著是供使用英语语言的人们阅读的。如果译者的英语水平较高,英语基本功扎实,对英语遣词、造句、语法结构、修辞等有广泛的知识和熟练的翻译技巧,所译出的中医译文的语言就会流畅、顺达,阅读者就会清楚、明了地获-得中医原文所提供的信息。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