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在职研究生:
学校研究生教育始于1979年,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硕士、博士、博士后多种层次多种类型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1984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同年开展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1995年开始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研究生,1987年开展培养医学博士(临床医学)研究生试点工作,1996年设立中医学博士后流动站,招收了全国第一位中医学博士后,现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8年被确定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单位,具有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办了本硕连读七年制中医学专业,2008年获得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形成了博士、硕士、本硕连读、在职申请学位以及博士后多种层次多种类型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我校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和药学4个一级学科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居于全国同类院校的前列,这4个学科覆盖的22个二级学科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和护理学5个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科共有28个。形成了基础与临床、中医与西医、医学与药学有机结合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为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学校的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现有博士生指导教师114人,硕士生指导教师375人。迄今为止,已累计招收研究生6652人,现在校博士和硕士统招研究生为1815人,其中博士生266人,另有留学及港澳台研究生103人,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271人;在校各类研究生总规模已达2455人;有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124人,现已毕业并获得学位的研究生有5828人,其中博士学位854人,授予同等学力在职人员硕士学位1012人,出站博士后104人。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许多人已成为所在单位学术、业务骨干、国家级、部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博士、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国家或省级重点科研项目的主持人,或已走上重要领导岗位。多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才、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中青年科技之星等光荣称号,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一直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方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逐步完善了研究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重视人才的选拔,坚持在考核知识的同时考核能力;注重导师队伍建设;完善管理制度,不断探索与完善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建立了校企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新机制,与哈药集团中药二厂和哈尔滨242医院建立了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基地,着重培养研究生创新科研能力。初步建立了学位授予质量保障体系,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学、中药学学科评议组织的博士培养质量调研评估中,获得高度评价。在2008、2012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我校中药学专业匡海学校长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杨炳友、夏永刚学位论文分别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王喜军副校长指导的博士生张宁学位论文获得全国百篇优博论文优秀提名论文,这标志着我校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已达到全国同类院校的领先水平。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也大大促进了学校的学科建设,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已成为全校上下的共识。
学校将在“深化改革,积极发展;分类指导,按需建设;注重创新,提高质量”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基本方针指导下,以学科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和条件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培养质量为目标;积极稳步扩大教育规模,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培养基地和导师队伍建设,加强专业学位教育工作,改革研究生的培养制度和培养模式,进一步建立有利高层次人才成长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培养质量,增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在国内外的竞争能力,把学校真正建成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知识、技术创新基地。
上一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男科
下一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考博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