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

切换栏目
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 医学百科 > 医学万花筒 > 正文 RSS | 地图 | 最新

中药学 重点实验室

2015-06-04 09:58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中药学 重点实验室:

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科技大学)由国家科技部批准,于2011年1月25日正式成立,是国家在中医药领域迄今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亦是北京大学天然药物与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伙伴实验室。2014年1月通过了三年建设期验收,获得专家组的一致好评。

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成立是中央政府致力推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促进澳门经济发展适度多元化和提升澳门科技水平的重要举措。实验室以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药质量和创新药物研究基地,获取原始创新研究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汇聚和培育中医药优秀人才,拓展国际间高水平学术交流与合作为目标,注重集成多学科的前沿技术,建立适合中药质量及创新药物研究的开放式科学技术平台,深入开展探索性、创新性和重大关键技术研究。

实验室现有46位专家学者,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讲座教授、教授、特聘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等,研究团队逾150人。专家学者均来自于国内外知名的教研机构,通晓中英双语,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国际视野,组成了一只集化学、生物学、药理学等多个相关专业领域人才为一体的多学科结合、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研究队伍。

重点实验室特别注重集成与融合多学科的最前沿技术,凝聚中药材和中药复方质量控制与优化的创新技术与方法和优质中药新药研发的关键技术和质量标准两大研究方向,重点开展基于“三多”特征的中药质量控制创新技术及其理论基础研究,人参等贵重中药材质量评价与开发利用研究,抗癌及抗炎免疫中药质量标准及其应用研究,脑神经退化及代谢性疾病创新中药的研发技术与质量标准研究等医学|教育网整理。具体研究领域主要有:贵重中药材、常用有毒中药材、岭南特色中药材及动物类中药材的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建立快速辨识与鉴别中药材真伪和质量优劣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标准;中成药与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研究﹔建立含有毒药材中成药毒性成份检测新技术及其含量技术标准﹔建立基于药效学-药代动力学-质谱分析三结合的中成药质量评价方法,提升中成药生产的内在质量控制和安全用药水平;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与安全性研究,解决注射剂活性成份不稳定和控制过敏反应发生等技术难点;采用控释、缓释、靶向和纳米制剂新技术研制中药新剂型;以癌症、炎症及代谢性疾病为重点研发创新中药新药,特别是新靶标和新机制药物;建立中医临床安全用药和中西药相互作用信息库,制定安全用药指引。

因应实验室的发展目标和主要研究领域,实验室目前下设八个研究室和研究中心: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技术研究室、中药化学与生物有机化学研究室、中药活性评价及分子药理研究室、中药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研究室、组学技术与创新药物研究中心、澳门质谱及核磁共振光谱测试中心、中药及食品安全与质量检定中心、中药质量与安全用药信息中心。

实验室拥有一系列先进、精良、高端的实验仪器设备和系统,包括各类液相/质谱和气相/质谱联用仪20多台,及一系列进行整体动物-细胞-分子水平的药物生物活性评价研究所需的最高端的化学分析和系统生物学组学技术研究设备,如LC-SPE-NMR (600 MHz) (Bruker), 2D nano-LC-MADLI TOF-TOF System (Bruker), Agilent 1290 UHPLC with 6490 Triple QuadrupoleMS System, Agilent 1290 UHPLC with 6460 Triple Quadrupole MS System, Agilent 1290 UHPLC with 6550 TOF MS System, Agilent 1290 UHPLC with 6230 TOF MS System, Agilent 2D-LC Chip with 6460 Triple Quadrupole System, DeltaVision Live-Cell Imaging System, BD FACSAriaIIIFlow Cytometer, GE Healthcare DIGE System等。

目前,实验室已创建的高新技术平台主要有:蛋白质组学分析、代谢组学和糖组学分析、质谱和核磁共振光谱联用分析、基于生物活性的DNA图谱鉴定药材真伪与优劣、在线整体动物和离体活细胞药理活性评价、纳米中药制剂、调节干细胞功能创新药物筛选技术等。

会 搜
特别推荐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