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学生实验设计:
现状:
目前《药理学实验课程》的开设出发点或目标,主要是加深对药理学理论的理解,附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药理学实验课程成为了药理学理论课的附属品,这种模式和理念适合医学生的药理学学习,但不适合以创新药研究为己任的药学人才的培养,而目前药学院的药理学实验教材、药理学实验课程的开设内容及模式,基本上是医学院药理学实验课程的翻版,没有自己的专业特色,极大影响了今后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思路:
针对药理学在新药研发过程中的特点——是三大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新药研发包括:药学研究、药理、毒理学研究、临床研究),因此认为,药学院的药理学实验应不同于医学院,是药理学理论课的附属课程,而应成为独立的主干课程。对药学院学生进行系统、规范的新药药理学及毒理学实验技能的培训,是药学院学生今后进入实际工作状态必备的技能之一,因此提出,全面改革现今药学院药理学实验教材及课程开设的指导思想及相关内容,使之更符合当今社会对创新、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建立区别于医学院药理学教学的思维体系,形成药学院的特色药理学教学。
措施:
在原有课程设置基础上,彻底放弃验证性试验,全部变为探索性试验内容,在学期末期,根据学生掌握的技术手段,开展以真正科研探索为目的的设计性试验,包括写开题报告、设计试验步骤、写科研论文等,将药理学实验课转变为药理学试验课程。
目前工作进展:
已全面改版《药理学实验指导》,将《药理学实验指导》改为《药理学试验指导》,正在撰写《实验药理学》,并积极推进将“药理学实验”改为“实验药理学”,使这门课程在侧重训练学生工作技能、科研技能的基础上,了解新药研发各环节的政策、法规及工作规范,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勇于创新且严谨求实的工作习惯,最大限度的实现学生从校园步入社会的无缝衔接。
2007-2008年度药理学试验课程的设计性试验已全面开展,2007年11月30日各科研小组已进行开题汇报。共开出9个研究课题,预计3周内完成,结束将以完整的科研论文形式写出研究论文,并公开进行汇报,包括取得的研究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给出今后的研究建议等。
特色:
改变以往实验课内容几十年不变的状况,在保持经典内容的基础上,且在不增加试验经费的投入情况下,通过合理试验小组的划分增加探索性内容,这些内容每年都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对教师有一个督促、再学习及再提高过程。
例如:以往的一个实验“酚酞对小鼠肠平滑肌的影响”,实验安排是,分8个实验小组,每组5人,每组4只小鼠进行实验,2只给生理盐水、2只给酚酞(果导片),观察果导片对小鼠肠平滑肌有没有促进蠕动的作用医学|教育网整理。这个实验的目的是:(1)学习观察肠平滑肌功能的方法;(2)观察果导片对肠平滑肌的作用。由于果导片是已上市药物,学生在实验前就知道它有促进肠蠕动的作用,感觉没有挑战性,学习兴趣不大。改革后,这个实验所需的实验动物及方法不变,但由于思路的改变,实验课的教学目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变化之一:实验题目变为“泻药或止泻药药效学研究试验”。
变化之二:试验目的变为:(1)掌握常用泻药、止泻药的种类及作用机制;(2)、了解药效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学生今后工作必须掌握的行业规范,在以往的实验课中,从未涉及);(3)、掌握动物实验基本技术:实验动物处死方法、在体观察药物对肠蠕动作用的研究方法;(4)、设计并完成泻药、止泻药的药效学实验。
变化之三:增加了未知内容,将8个实验小组分为上下两个半班,一个班给予未知的受试物A化合物,一个班给予未知的受试物B化合物,学生要通过试验而不是实验判断这两个化合物是否对肠平滑肌有作用,是潜在的泻药还是潜在的止泻药,并通过与阳性对照药果导片(泻药)或苯乙哌啶(止泻药)比较,判断这两个未知化合物是否具备进一步开发成新药的价值,在写实验报告的讨论部分给出建议。
变化之四:学生的试验报告不再千篇一律——照抄实验指导,并要求学生严格按照科研论文的格式写作,包括数据表格、图的绘制、统计学差异分析、结果讨论等,通过十余次的训练与强化,学生基本了解科学研究试验如何设计、科学研究论文如何写作等。这次设计性试验的开题报告会,充分体现了这一变革的成果。本科三年级学生,在一周内完成的开题报告,内容非常完整,不亚于一个研究生的开题。
变化之五:将不合乎今后科研与行业工作规范的实验内容进行删除。例如:以往为了强调实验的成功率,降低操作难度,采用家兔进行心血管方面的实验,而实际工作中,明文规定由于家兔心血管系统不稳定,心血管系统的药效学实验不得采用家兔。本次改革,坚决放弃了多年沿用的习惯,改用大鼠进行试验,尽管操作难度大了些,但给了学生正确的引导。
变化之六:每一次试验都是一次较完整的科学研究,包括设计、数据处理及写作等。以往的实验只观察一个已知药的药物作用,没有设计对照,也没有设计量效关系,也就谈不上数据处理的问题医学|教育网整理。本次改革,每次试验完全按照药理学科学研究的原则:随机、对照、重复、双盲等原则,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科研工作思路与方法,而以往的药理学实验课程,给学生更多的是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进入到重复性的惰性学习中,缺乏创新的动力与能力,试验课程的指导思想与课程内容,如果再不更改,将无法更多、更快地为社会培养出创新性优秀人才。实验教学已到了迫切需要改革的时候!!!
变化之七:以往也开设设计性试验,但大多开设的设计性实验依旧缺乏探索性,只是一个大的“自助性”实验,基本上是老师安排一个成熟的实验,学生多了一步自己配试剂,准备实验器材的过程。本次改革增加了学生自我立项,设计实验的过程,并将整个系的研究前沿方向与学生的设计性试验结合,不仅增加了学生与系里教师及硕士生、博士生的接触,起到一个很好的传帮带作用,也使学生的设计性试验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具备了创新性,成为真正的设计性试验。
建议:
建议学校教务部尝试改革现有教学课程配置的比例,对理工科专业,减少理论课教学时数,增加实验课、试验课的教学时数。只有加强本科生动手能力、培养起科研兴趣,武汉大学才能名副其实成为一所研究型大学。尽管也有本科生作为业余科研进入各研究室,但毕竟是少部分学生,教师的职责、管理的职责在于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进入优秀行列。
目前,理论课教学比例过大,原因是理论课教学投入少?还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习惯?无论处于什么原因,这样的教学配置都不利于优秀学生的培养。一个明显的现象,现在高校女生成绩明显好于男生,这与目前的教学习惯及考核方式有关,现有的教学课程设置,非常不利于男生的发展,他们天性中勇于探索的成分被大量理论课的教学与考试抹杀了,中国的教育模式如果再没有根本性的改革,中国的竞争力将很难步入世界前沿。
所谓百年树人,一个民族的兴旺,其根本在于教育!!!!
9个研究课题如下:
1、丹参酮IIA磺酸钠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初探
2、甘草活性成分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3、从天然植物中筛选高效胆碱酯酶抑制剂
4、抗肿瘤辅助治疗中药复方新药研究
5、生物粘附制剂促进胃溃疡修复作用研究——硝酸甘油壳聚糖凝胶新药创制
6、生物吸附及酶抑制法预防醉酒探索
7、嗜酸乳杆菌解酒的药效学研究
8、甘草次酸微乳凝胶制备及脂肪分解作用研究
9、香檬烯微乳凝胶制备及抗菌、粘膜刺激性作用研究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