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学习方法:
理论学习:紧密联系前期基础学科的知识进行学习。应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学科的知识和理论,理解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各论学习,各系统(章)的概述,概括了该系统相关病证的主要证候特征,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对整个系统病证的把握具有指导性。
病证的学习,应以各病证的定义为纲进行学习。每一病证的定义概括了该病证特有的、区别于其它病证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特征,把握病证定义对学习该病证具有指南作用和提纲絜领作用。病因病机学习,应明确病因、病位、病性和基本病机的逻辑关系,便于理解记忆,尤其要抓住基本病机,这样可以将具有相似或相同病因、病位的病证从本质上加以区别。学习临床表现,应把握该病证有哪些基本症状,各基本症状有些什么不同表现,以及不同病程经过的临床特点等,如肺痨病,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等为主要症状,又以其中的咳嗽为例,肺痨咳嗽主要为干咳,少痰,也可以出现咳嗽痰多,痰呈泡沫状,更有少数表
现为痰热咳嗽,症见痰黄且稠,或痰中带血。咯血,肺痨不同病程阶段可以表现为阴虚火旺、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等不同临床表现。学习诊断与鉴别诊断,仍应抓住基本症状特征,以及发病方式、发病季节、伴发症状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的知识和技能,是学习的重点。辨证的目的,无非是耍弄清病证的寒热、虚实、阴阳、脏腑等性质,故成为辨证的要点。治疗原则是由基本病机所确定,又是具体治法、方药的依据。分证论治的学习虽然重要,但内容较多不易掌握,只要抓住证候名称,根据中医基础知识、中医方剂学、中药学等学科知识,结合该病证的证候特征、病机要点等去推导,就可以简化繁重的学习内容。转归预后、预防与调摄,只要结合病因病机去理解,不难掌握。每一病证的结语,是该病证有关病因病机、临床特征、辨证论治等有关内容的结。对学习该病证具有提要作用,应用心领会掌握。
善于应用比较归纳学习法。对于同一病证中不同证型间的异同,如感冒中的风寒感冒证与风热感冒证病因、临床表现的异同要进行比较。对于相似病证如中风、痫病、厥证间的异同,吐血与咳血的异同;对相关病证如心悸与胸痹心痛的异同,眩晕与中风病的异同等要进行比较。比较病证间的异同,界限宜清,但理解其间的关系宜活。界限不清,则概念模糊,区别太死,则脱离实际。通过比较学习,弄清病证间的区别与联系,疑似问题自然豁然开朗。每学完一个病证后,要自觉地进行归纳总结,并与结语进行比较,找出差距,这样不仅能即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能使所学知识条理化,如能持之以恒,还能提高自己归纳总结的能力。
在学习《中医内科学》教材的同时,如有精力和时间,应带着问题去阅读一些中医内科学的古今文献,无疑对解惑释疑,提高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定有帮助。
临床学习:中医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最好的学习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一般通过观看、动手协助、老师指导下独立操作等步骤完成临床学习任务。
见诊:是观看老师接诊病人,了解诊治疾病的过程和方法。
侍诊:是在老师接诊的过程中,由老师口述,记录病案及处方等。
助诊:是协助老师接诊病人及书写病案等。
试诊,是在老师指导下独立接诊病人及书写病案等。
上述过程应重点学习如何收集临床资料,对资料的分析判断,从而确立诊断,据证立法、处方、用药的思维过程和动手能力。
实践学习时要自觉运用所学的中医内科学理论为指导,去分析、判断、解决每一个疾病实际问题,同时要对所学的理论进行检验。
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理论学习和临床学习的循环往复,从而不断充实和提高中医内科学的理论水平和处理中医内科疾病的实际工作能力。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