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1

苹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医师资格 > 考试经验

原来古人也需要参加“执业医师考试”才能从医!

2018-11-29 15:34 医学教育网
|

古人是怎么学医的呢?规模如何?古人当医生需要考试吗?我们现代人对于这些问题肯定非常的感兴趣。在儒家思想占据主流的封建社会,医生的生存空间是相当狭小,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谈谈古人学医的那些事。

据《唐六典》载,公元443年,刘宋王朝已有初步的医学教育,北魏有太医博士、太医助教等医官设置。隋代更设有“太医署”;署内设有主药、医师、药园师、医博士、助教、按摩博士等职。唐代,医学教育在组织机构上,已发展到比较完善的程度。624年,唐政府设立了“太医署”,由行政、教学、医疗、药工四部分人组成。太医署既是医学教育机构,也是医疗单位。

宋代重视医药人才的培养,医学教育比唐代更有发展。宋太医局已不兼有医政职能,而专为医学教育机构。宋初,太医局归太常寺管理,于翰林院选拔医学教员,讲授《素问》、《难经》等,但规模很小,水平有限。1060年,规定太医局学生为120人,课程除原有《素问》、《难经》、《诸病源候论》和《圣惠方》外,更加入了本草。王安石改革了教育之后,太医局逐渐改观,著名的“三舍法”也推广到医学教育中。

明代设立“太医院”。太医院的学生则是由医家子弟选入,称为“医丁”;同时还从各地的医官、医士中挑选保送到“太医院”考试,合格者选入

清初,“太医院”内设教习所教授学生。学生来源由医官保送。

分科

我国在唐代已经有了较完善的医学教育机构,而且分科方面,也较详细,这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较早的。太医署分科有:医科、针科、按摩科(包括伤科)、咒禁科。

宋代太医局分科有:方脉科、针科、疡科。

元代:大方脉、风科、妇人、小方脉、口齿咽喉、眼科、疮疡、正骨金镞、针灸、祝由。

明代太医院设置13科,大方脉、伤寒、妇人、小方脉、口齿、咽喉、眼科、疮疡、接骨、金镞、针灸、按摩、祝由。

清代的医学分科,曾数度变化,顺治年间为11科,后由于合并或取消而逐渐减少,至同治五年(1866)只剩大方脉、小方脉、口齿咽喉、眼科、外科五科。

学习年限

唐代医科各科学习年限:体疗7年;少小5年;疮肿5年;耳目口齿4年;角法3年。

清初,太医院教习所学生学制为3年,期满经考试合格录取为医士

课程设置

唐代:必须先学《素问》、《神农本草经》、《脉经》、《甲乙经》等基础课程,然后再分科学习。

宋代:科别分为方脉科、针科和疡科。此三科共同必修课是《素问》、《难经》、《诸病源候论》、《嘉祐补注本草》、《千金要方》。方脉科的学习科目是:大方脉、小方脉、风科、产科,以及两门加习课《脉经》和《伤寒论》。针科的学习科目有:针灸、口齿、咽喉、眼、耳,加习《针灸甲乙经》、《龙木论》。疡科学习科目有:疮肿、折伤、金疮、书禁,加习《针灸甲乙经》、《千金翼方》。

明代太医院教科书主要为《素问》、《难经》、《本草》、《脉经》、《脉诀》以及本专科的重要方书。

清初,太医院学习课程主要为《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等,以及有关本专科的医书。至乾隆14年(1749)以后,《医宗金鉴》也作为教科书。

想来医生这个职业从古至今都是不容易啊,在古代想要进太医院,更是堪比公务员考试,所以各位医考生们千万不要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有所排斥,毕竟你们手里握的是生命大权啊,又岂能儿戏?不过古有跟师学习进太医院,今有双师陪读进大医院,一次性的过关攻略尽在双师取证班>>

资料来源:网络/侵删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相关资讯
距离2024医师笔试考试

编辑推荐
    •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汤以恒 临床执业医师 《消化系统》 免费试听
    免费资料
    医师资格考试 备考资料包
    高频考点
    报考指南
    模拟试卷
    复习经验
    立即领取
    回到顶部
    折叠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