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务院21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一份报告说,中国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国务院关于医师队伍管理情况和执业医师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医师数量达到360.7万,年诊疗人次数达到83.1亿,分别较1998年增长80.4%、290.1%,“支撑起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报告说,中国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并援引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对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排名指出,1995年中国位列第110名,2015年提高到第60名,2016年提高到第48名,“是全球进步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
报告从七方面总结了近年所做工作,包括:建立健全医师管理法律体系,全面提高医师队伍业务素质,着力补齐基层和部分专业医师短板,巩固和加强中医师队伍,创新医师管理方式,持续改进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管理,维护和保障医师合法权益。
报告同时指出五方面存在的问题:医师总量不足,布局不均衡;医师培养质量有待提高;医疗服务方式和质量亟需改进;医师权利保障和义务履行不到位;《执业医师法》亟需修订完善。
报告说,中国医师数量过度集中在大城市三甲医院,城乡基层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山区医师数量十分有限。“2018年,中国每千人口医师数为2.59人(德国、奥地利等发达国家超过4人),其中,农村每千人口医师数为1.8人,仅为城市的45%.”同时,康复、儿科、急诊、精神科等专业的医师数量相对较少,存在学科短板。公共卫生医师数量不足且呈逐年减少趋势,人才队伍相对薄弱,与预防为主的方针不匹配。
对此,国务院在报告中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安排:提高医师队伍质量,完善医师激励保障机制,改进医疗服务方式和质量,持续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风尚,配合修订《执业医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