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1:30-12:30
详情11月10日 19:00-20:00
详情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963号建议的答复中关于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突发疫情应对能力的建议回复:
代表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突发疫情应对能力的建议》收悉,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海关总署、中国民航局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加强公共卫生防疫和重大传染病防控作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内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稳步发展。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暴露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仍存不足。我委将认真总结疫情防控经验教训,强弱项、补短板、堵漏洞,切实完善我国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
一、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统一部署,配合科技部把检测试剂研发作为重要攻关方向之一,集成优势力量加强应急攻关部署。国家层面共分四个批次部署22个项目,各地方支持检测试剂产品立项175项,组织动员各方面的科技力量多渠道加强检测产品研发。在疫情暴发初期,1月12日在公布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后,我国科技界迅速开展检测试剂科研攻关,科技部快速启动应急项目,支持试剂检定标准品研发,支撑并推动首批6款核酸检测试剂于1月26日至28日获批上市,快速实现新冠检测试剂从无到有。在疫情发展阶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重要指示,针对常规核酸检测操作繁琐、耗时长、难以满足武汉快速增长疑似病例检测需求的问题,科技部会同国家药监局于2月8日发布项目申报指南,面向全国公开招标,327个单位申报,遴选出9家纳入应急攻关支持,重点提高核酸检测的灵敏度、速度和自动化水平,并系统部署胶体金试纸条、化学发光以及酶联免疫三类抗体产品的开发,形成多样化的产品体系。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为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和支撑复工复产工作,围绕海关口岸现场决速检测和大规模筛查等新的检测需求,聚焦CRISPR技术、核酸富集技术、微流控芯片技术等新技术方向,进一步部署推进更高灵敏度(检测限低于50拷贝/毫升)、检测时间更短(检测时间30分钟以内)、更灵敏快速(检测限低于300拷贝/毫升,检测时间1小时以内)、更高通量(每小时检测1000个样品)检测试剂产品研发,加快提升检测能力,多部门协同联动共同推进应急攻关。
此外,我委与国家药监局、建立“研审用”联动机制,加速检测试剂研发、审批和应用。与海关总署建立常态化工作协作机制,推荐多款核酸快检产品,更好支撑海关口岸现场和实验室检测需求。充分发挥中科院、教育部等建制性科研力量作用,鼓励优势团队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科研攻关,为疫情防控提供整体解决方案,针对承担研发攻关任务的重点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项目专员跟踪服务机制,积极协调检定标准品、临床试验样品等研究资源,协助解决科研攻关中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全链条、点对点式服务。
二、关于所提建议的答复
(一)因地制宜加强实验室核酸检测能力建设,推动快速核酸检测POCT技术普及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委等各部门一方面加大对防治新冠病毒的基础科学研究和交流合作,一方面注重新技术应用和推广,其中核酸检测、健康码等新技术在防治新冠病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5月,我委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局共同印发实施《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重点加强以下方面建设:
一是区分县、地市、省、国家疾控能力建设的不同侧重点,支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基本实现每省都有一个达到生物安全三级(P3)水平的实验室,每个地级市都有一个达到生物安全二级(P2)水平的实验室,提升重大传染病检测“一锤定音”能力和突发传染病防控快速响应能力。
二是结合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建设,全面提升县级医院救治能力,筑牢疫情防控救治第一道关口。综合考虑城镇化、交通条件、人口规模、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公共服务需要,强化县级医院(含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传染病区建设。同时,突出平战转换能力,明确不同人口规模的县在疫情期间开放传染病床位数的要求,以及县级医院重症监护病区、床位扩增要求。
三是以“平战结合、分层分类、高效协作”为原则,构建分层分级分流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按照不同规模城市人口,分类明确传染病床位数配置要求。每个城市选择1-2所现有医疗机构(含中医医院)进行改扩建,扩大传染病集中收治容量,配置必要负压设备,强化物资储备,适度预留应急场地和改造空间。
四是依托综合实力强的高水平医院,升级改造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每省支持建设1-3所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含中医类基地),在重大疫情发生时快速反应,有效提升危重症患者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同步储备一定数量的重症患者救治、普通患者监护、方舱医院设备等应急物资,“平时”满足医院正常使用需求,“战时”服从国家统一。
五是支持地方公共设施应急两用改造试点。借鉴方舱医院和人防工程改造经验,在大型体育场馆、展览馆(会展中心)等公共设施新建或改建过程中充分考虑应急需求,具备快速转化为轻症救治和隔离场所的条件。
(二)强化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医疗机构应急救治能力。
疫情发生以来,我委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开展医疗救治,不断优化完善临床诊疗,努力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针对疫情期间暴露的短板和不足,督促各地加强医院实验室建设,原则上三级综合医院均应当建立符合生物安全二级及以上标准的临床检验实验室,具备独立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能力,各级疾控机构和有条件的专科医院、二级医院、独立设置的医学检验实验室也应当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检测能力,对医疗资源相对缺乏、疫情防控压力较大的地区,特别是陆路边境口岸,要选择1家综合实力强的县级医疗机构予以重点支持,实现县域内医疗机构具备核酸检测能力。
(三)培育弘扬“工匠精神”,完善支持科技创新攻关体制机制。
目前,我国核酸检测产品研发采取多种技术路线,包括传统的实时荧光PCR法,以及杂交捕获免疫荧光法、恒温扩增-实时荧光法、RNA捕获探针法等一批新的核酸检测技术产品。总体看,在研发攻关支持下,我国核酸检测产品性能指标进一步提升,一是灵敏度不断提高。目前上市产品中,灵敏度指标最低检测限已达100拷贝/毫升。在研发产品中,最低检测限预计可达50拷贝/毫升。二是检测时间不断减少。检测时长由4小时以上缩短至半小时以内。三是检测能力不断提升。一方面仪器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实现核酸提取与扩增检测一体化,可以完成“样本进、结果出”快速检测,并且检测通量进一步增加,可以支撑无症状感染者和大规模人群筛查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加强检测技术、设备集成,形成体系化检测能力。在研发项目中,正在推进每小时检测1000个样本的高通量设备科研攻关。四是针对性不断增强。既有针对不具备P2实验室条件的基层社区和医疗机构等现场检测,研发出体积小的便携式产品,也有针对多种呼吸道病毒研发病毒联检产品。
在抗体检测方面,目前我国已有21款抗体检测产品经应急审批上市,既有IgM、IgG抗体检测产品,也有IgA总抗体检测产品,检测方法上既有胶体金法,也有化学发光法等不同技术路径。上市的抗体检测产品使用血浆或血清样本,平均15分钟左右即可观察检测结果,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检测快捷。同时,也可配合检测仪器实现大批量自动化检测。
(四)整合联动产学研用资源,提升疫情防控应急响应速度。
我委将认真总结新冠肺炎疫情应对经验,完善传染病疫情监测评估,突出对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监测评估与处置。一是明确加强国家传染病监测平台建设,建立重点传染病及不明原因传染病监测哨点,拓展传染病症状监测并建立传染病病原学监测网络,及时掌握重点传染病相关情况,快速发现和甄别不明原因传染病;二是建立传染病诊疗、病原检测数据的自动获取和传染病监测信息共享机制。三是建立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制度,加强对疫情风险评估研判。四是明确对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传染病可先行采取甲类传染病防控措施。
(五)完善活禽市场监管机制,主动防范突发疫情源头风险。
除新冠肺炎疫情外,当前,全球禽流感疫情继续呈蔓延态势,我周边国家禽流感疫情频繁发生。2017年,我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活禽经营市场管理的通知》(国卫应急发〔2017〕44号),加强活禽经营市场管理,整顿和规范活禽经营市场秩序、活禽经营范围和宰杀行为,推行活禽定点宰杀制度,并加强活禽经营、宰杀的卫生管理,对活禽从业人员实施检测,有效防止H7N9病毒通过活禽经营市场传播扩散。
三、下一步工作目标和计划
我们将积极吸纳代表建议,继续做好相关工作,配合科技部门,抓紧推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科技攻关,提升疫情防控应急响应速度。
感谢你们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0年10月12日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