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加大中医药传承创新力度,先后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全市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方案》等多个文件,着力建体系、提质量、育人才、兴文化,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中医药服务获得感。
一是健全服务体系,把中医机构发展好。强化引领带动。实施县级中医院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全市中医院新增床位778张,新增面积550亩,门急诊人次、住院人次大幅提升。连续五年开展二级中医医院“国医堂”建设,已有8家中医院完成建设。将中医康复科纳入中医院必设重点科室,连续6年开展市级重点专科的评审工作,已命名市级中医重点专科24个,新申报重点专科6个。以双核心指标考核为抓手,开展综合检查,多次开展中药质量评比,持续开展中医技能比武。筑牢网底保障。连续五年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纳入全市卫生健康工作重点,印发《关于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中医馆建设实施方案》,全市已完成基层中医馆建设160家,完成率达90%。从2020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将25%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建成示范中医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内涵。突出特色创建。创建二级甲等中医院6家。浉河区、罗山县、息县成功创建“国家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信阳市中医院骨伤科、妇产科在建成省级重点中医专科基础上,被确定为第三批河南省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单位和培育单位,市中医院儿科被确定为第五批河南省重点中医专科项目建设单位。县级中医院已命名省级特色专科11个,加强专科4个。新申报市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16个,已命名10个。
二是提升服务能力,把中医药资源利用好。注重人才培养。大力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实施中医传承人才、层适用性人才、学科带头人、中医学历人才等四类人才培养计划。制订《全市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方案》、《信阳市青苗人才培养项目方案》,首批中医药师承教育7人顺利结业,首批29名青苗人才正在进行结业考核,完成首次中医确有专长考试考核(老办法)工作。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成功申报中医专业大专班,连续三年顺利实现招生,共招生约500名,为全省基层中医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注重知识技术推广。成立信阳市中医药学会,组建5个专业委员会,加强学术和技术的交流。市、县两级分批、分类组织开展基层医务人员的中医药知识培训,培训基层医务人员670余人次。县区以中医院为依托,建设中医大讲堂或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基地,组建师资培训队伍,开展经常性培训,全年共培训乡村医生2000余人次,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普及率达100%,大部分村卫生室能够提供4种以上中医药诊疗服务。注重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印发《关于建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中西医协同机制的通知》,健全中西医协同机制,成立中医为主体的中医专家技术指导组,实施专家组成员联系分包县区制度,选派103名中医师参与新冠肺炎患者诊治,中医辨证施治率97.6%。
三是做好宣传教育,把中医药文化传承好。按照市、县(区)中医管理部门主导,中医医院、中医馆搭台,中医药学会唱戏的工作思路,着力建立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长效机制。以10家市级中医药宣传教育基地为载体,打造宣传亮点,塑造中医药文化宣传阵地。中医医院利用中医大讲堂,定期开展中医药知识宣传、疗法体验、养生保健指导等活动。结合健康扶贫,开展中医义诊、健康教育活动,现场解决患者病痛,组织中医义诊活动238次。息县中医院投资50余万元建设了中医药文化展览馆,展示了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的无穷魅力。市中医院申报的“文氏妇科”、“郭氏正骨”“中药饮片炮制”、“闫氏针灸”四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利通过评审。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每个县区建设一个“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