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不良反应是药物化学常考知识点,相信很多朋友对此非常关注,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如下相关内容:
1、胃肠道反应
①临床表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
②较大剂量时(抗风湿治疗)引起胃溃疡和无痛性胃出血,原有溃疡者症状加重,其发生机制:
a、直接刺激胃粘膜;b、抑制胃壁组织环加氧酶,减少PGE2的生成,胃壁前列腺素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c、血浓度高则刺激延髓催吐化学中枢,致恶心和呕吐。
防治办法:可改为餐后服药,并同服止酸剂;
③合用PGE1衍生物米索前列醇可减轻溃疡发生率;
④胃十二肠溃疡及出血倾向者禁用。
2、加重出血倾向
发生机制:
阿司匹林不可逆抑制环加氧酶,血小板合成TXA2的能力需要等到新生血小板补充,需7~8天,血小板凝集受抑制,出血时间延长;大量阿司匹林可抑制凝血酶原的形成,引起凝血障碍,加重出血倾向。
防治办法:
①维生素K可以预防;
②严重肝病、出血倾向、产妇、孕妇禁用;
③手术前1周停用阿司匹林。
3、水杨酸反应/水杨酸过量或中毒
临床表现:
阿司匹林用量大于5g/d时,可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减退,总称水杨酸反应,是水杨酸中毒的表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严重者出现深大呼吸、酸碱平衡失衡、脱水、高热,甚至精神错乱。
处理方法:
①立即停用阿司匹林;
②静脉滴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
4、过敏反应/阿司匹林哮喘/阿司匹林不耐受
临床表现:
①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
②服药后出现呼吸困难,诱发哮喘患者的哮喘发作;
③有的是“阿司匹林过敏+哮喘+鼻息肉”三联征。
发生机制:不是抗原抗体反应为基础的过敏反应,是PG合成受阻后花生四烯酸生成的白三烯等内源性支气管收缩物质增多,诱发哮喘。
诱发哮喘的治疗:
a、哮喘、鼻息肉、慢性荨麻疹患者禁用;b、用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c、肾上腺治疗阿司匹林哮喘无效。
5、对肾脏的影响
临床表现:
少数伴有心、肝、肾损害的老年人,即使用药前肾功能正常,也可引起水肿、多尿等肾小管功能受损的症状,偶见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衰。
发病机制:
①患者存在阴性肾损害或肾小球灌注不足;
②阿司匹林抑制PG,取消了PG的代偿机制,而出现水肿症状;
③与剂量有关,尤其是剂量过大使血药浓度达250ug/mL时易发生。
6、瑞夷综合征
在儿童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如流感、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适用阿司匹林退烧时,偶可引起急性肝脂肪变性-脑病综合征(瑞夷综合征),以肝损害合并脑病为突出表现,预后恶劣。
防治:病毒感染患儿禁用用阿司匹林退烧,而用对乙酰氨基酚代替。
7、引发痛风发作
小剂量阿司匹林能减少尿酸排泄,引起尿酸渚留,引发易感者痛风发作。
药物相互作用
1)与双香豆素抗凝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竞争白蛋白结合位点,而至游离血药浓度增高,易诱发溃疡和出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尤其肾上腺皮质激素,与阿司匹林有药效学协同作用。与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合用引起低血糖。
2)与呋塞米、青霉素、甲氨碟呤等弱碱性药物合用,竞争肾小管主体分泌载体,增加各自游离血药浓度。
3)可降低丙磺舒的排尿酸作用,丙磺舒也可降低水杨酸自肾脏的排泄率。
4)糖皮质激素可增加水杨酸盐的排泄,同用时为了维持本品的血药浓度,必要时应增加本品的剂量。本品与激素长期同用,尤其是大量应用时,当激素减量或停药时可出现水杨酸反应,甚至有增加胃肠溃疡和出血的危险。
5)乙醇可加强阿司匹林所致的出血时间延长及胃出血。饮酒者服用治疗量阿司匹林,会引起自发性前房出血,所以创伤性前房出血患者不宜用阿司匹林。
6)降低卡托普利的降压作用。
7)用碳酸酐酶抑制剂治疗青光眼时,阿司匹林可促使发生代谢性酸中毒。长期大量用药时应定期检查红细胞压积、肝功能及血清水杨酸含量测定。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阿司匹林不良反应的相关介绍,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更多相关知识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