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老医生,既学医术又学为医之道
张丙炎今年61岁,是老寇庄的村医。提起当村医的经历,张丙炎说,上学的时候,他学过医学,毕业后,刚好当时的生产大队建立卫生室,学过医的他就进了卫生室。
当时,卫生室有4个人,除了张丙炎和一名老医生外,还有两个知青。“我和老医生负责看病,两个知青给我们打下手。”张丙炎说,老医生名叫张天佑,当时50多岁,医术很高。“我们俩的关系既是同事又是师徒。”
张丙炎跟着张天佑学了不少医学知识。“他不仅教我医术,还教我为医之道。做医生就要医者仁心,对工作、对病人不仅要热情,还要有奉献的精神。”张丙炎说,他牢牢地将老医生的话记在心里。
在卫生室待了一年后,因为表现比较好,张丙炎被推荐到许昌县卫校学习。学习后,他继续回到卫生室给村民看病。
为村民守健康,24小时随叫随到
张丙炎说,以前的卫生室没有固定的地方,今天搬这儿,明天搬那儿,医疗条件比较差。“后来,卫生室剩我一个人,从此,我就以卫生室为家。卫生室设在哪里,我们全家就搬到哪里,这样也方便为病人看病。”农村医疗改革后,2006年,张丙炎的卫生室有了固定的场所。
作为一名村医,张丙炎可以说是24小时随叫随到。“有的人突发疾病,不能来卫生室,家人来喊一声或者打个电话,不管刮风还是下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我都会背着医药箱立马出发。”张丙炎说,病人最重要,有些病一刻也不能耽误。
张丙炎说,夏天还好一些,特别是冬天。有时病人来敲门,他只穿一件短裤和大衣就看病,有时站那儿冻得直哆嗦,他的腿也落下关节炎的毛病。不过,看到病人转危为安,他很高兴。
“当医生,没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真是当不了。”张丙炎说,每天不论什么时候,都可能有生病的村民上门看病,所以,他每天睡得都比较晚,经常夜里11点刚躺床上,就有人喊门。“有一次,从夜里12点到早上,我被喊醒了7次。”
40年坚守,赢得村民称赞
“看他们拄着拐棍来看病,我真是心疼他们。”张丙炎说,遇到家庭困难的老人,他有时都不要医药费。看完病,他就送老人回家。“以前用架子车拉着他们回家,现在有了电动车,就用电动车载他们回去。”
不仅是张丙炎,他的家人也很有爱心。遇到疾病高发季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张丙炎的屋里挤满了看病的人。有的人需要输液,正赶上中午,这时,张丙炎的老伴儿刘松枝做饭时,就会多蒸点儿米饭,多炒点儿菜,让大家一起吃。“我记得有一次,家里有六七个小孩儿吃饭。”她说。
作为一名村医,张丙炎40年如一日为村民坚守,他的热情、执着和无私精神赢得很多村民的称赞。该村村民寇保中说:“如果推荐我们村的好人,我第一个推荐他,他为我们村作了不少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