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涪陵:一位从医28年的乡村医生眼中的变化
“彭大姐,你血压和血糖都高很多,平时一定要注意饮食,药一定要按时服用。”1月26日早上7时不到,涪陵区江北街道邓家村卫生室内,乡村医生夏述国和往常一样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从“老三样”到设备齐全 小病小疼卫生室就能解决
邓家村,是一个拥有三千多人口的大村。在这个村子里,没有村民不认识夏述国,大伙都亲切地称呼他“夏医生”。
1992年,19岁的夏述国从涪陵卫校毕业。当时,他有很多到城市医院上班的机会,但夏述国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回到自己熟悉的家乡,和祖辈一样,为村民看病。
“刚回村的那些年,由于各方条件落后,交通不便,我每天都会背着药箱,走村串户行医,最远的村民家要走1个多小时。”回想起刚回村行医的那些年,夏述国心中有说不出的酸楚。
“夏医生,现在不用你再每天背着药箱来回跑了,村公路通到每家每户,我们坐车到卫生室来看病抓药,来回最远的也就30来分钟车程,方便得很!”患者彭大姐笑呵呵地接过话。
“那是,从事乡村医生28年,我见证了基层医疗卫生的太多改变。”夏述国介绍,村卫生室是公益性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疾病预防、基本医疗、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但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制约,以前的邓家村卫生室,砖墙小瓦、面积狭窄、办公环境陈旧,给病人把脉、打针、输液都集中在一个地方;设备简单,看病只有听诊器、压舌板、血压计这“老三样”,给群众就医带来不便。
近年来,涪陵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邓家村卫生室也按照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进行了改造,135平方米的卫生室内设有单独的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和公共卫生服务室,并配备了一体机、氧气瓶、中医理疗设备等,在卫生室里,心电图、血糖、血压等常规检测随时都能做,村民就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以前看个病路程又远、费用又高,生了病都是拖,实在拖不住了才去医院。现在看病就医那就两个字‘方便’,有什么小疼小病的到卫生室就能解决。”村民徐大爷高兴地说道。
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 注重健康有病不再拖
中午10时多,趁着患者不多,夏述国背着装有血糖仪、血量器、听诊器等医疗设备的出诊箱,到村民彭福迁家中进行随访。
彭福迁今年65岁,子女都在外打工,家里就彭福迁老两口在家。彭福迁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病情一发作就十分危险,成为夏述国的重点关注对象。每个月夏述国都会上门探访、问诊。
“夏医生来了呀,快进来坐坐!”看见夏述国,彭福迁的老伴高兴地迎上前。
“我先给老彭量量血压、测测血糖。”针对彭福迁的情况,夏述国在平时的随访中都会首先详细了解其血压、血糖控制情况。
“血压、血糖都还可以,要继续保持哦!”夏述国打趣地说。
“现在国家的政策是越来越好,像我们这样的困难群众,住院不但减免许多费用,还享受先诊疗后付费。平日里身体有什么不舒服的,打个电话,夏医生马上就赶来。现在这日子是越过越幸福!”彭福迁感慨。
“我在这个岗位28年,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医疗卫生改革给大家带来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村民身体素质方面的提高,还表现在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有个小疼小病的不再拖了,开始了解和重视自己的健康和养生。”夏述国介绍到。
“你让患者等一下,我马上就回来!”交谈中,夏述国的妻子打来电话,称有患者来了,让他赶紧回村卫生室。挂完电话,夏述国又急忙往卫生室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