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痛的好了,手脚也有力气了,就是还有点流鼻涕……”
“您再给我评哈脉……”
“给屋里人买点降压药……”
9月16日早上,恩施市崔家坝镇香炉坝村卫生室,村医周小平像平常一样,忙碌着接待就诊村民。
看病、开处方、拿药、打针、到农家上门服务……这就是村医周小平的日常。屈指一算,他已经在村医岗位无怨无悔坚守了12年。
父亲的期盼:减轻乡亲们的病痛
今年42岁的周小平,1998年从当时的恩施医专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崔家坝镇做村医。
2005年,关于是否继续从事村医工作这事,周小平犹豫了很长时间。
他父亲知道后说:“我挖泥捧土,供你学医,就是指望你能学到本事,减轻乡亲们的病痛。”
听了父亲的话,考虑再三,周小平毅然走进了崔家坝镇茅田坪村卫生室的大门。在坑洼不平、阴暗潮湿、下雨还漏水的小诊室里,他与两位同事开始耐心、细致地为每一位患者看诊。
茅田坪村山大人稀,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离崔家坝镇集镇30多公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看病难”是当地老百姓最大的难题之一。
有一年冬天一个雨雪交加的深夜,他接到邻村沙地乡鹤峰口村一位70多岁老人的电话,老人在电话中称自己患病,家中无其他人。周小平顾不上雨雪交加的恶劣天气,踏着崎岖山路,一身汗一身泥,赶往10多公里外的老人家中。当他赶到时,老人气若游丝。周小平迅速检查、细心诊断后,给老人开药输液。当他忙完时,已是早上6点多。经过周小平连续4天的上门诊疗,老人终于可以下床走动了。当看到老人病症开始明显好转,几天来回奔波的他坐在椅子上就睡着了。
妻子的支持:默默撑起这个家
“3个月还没有拿到1000块钱,怎么指望你养家糊口。”每次回家,妻子总是半开玩笑半是埋怨,可在离家时,妻子总是给他背篓里装上腊肉、洋芋、咸菜……
“不说养家糊口,就是维持个人日常开支都很难。”他一次次地想要放弃,想要退缩。但只要一想起父亲的话和村民们因为减少病痛后的笑容,他就暗暗鼓励自己,“周小平,你是个男人,既然选择了回来做村医,你就得坚持,没有退路,无怨无悔。”
2006年7月,周小平被调到了离家更远的水淌村卫生室工作。
2007年春季的一天早上,他接到了妻子的电话,妻子和刚满2岁的女儿都感染上了水痘。但当时卫生室病人很多,实在抽不开身。
直到傍晚,他才找了一辆面包车到离卫生室40多公里的家中,去接患病的妻子和女儿到自己工作的卫生室就诊。
回家见到满脸疱疹、面红耳赤、高烧不退的妻女,他强忍着泪水,带着妻子和女儿,赶往40多公里外的水淌村卫生室,一边为村民治病,一边照顾妻女。
“最对不起的人就是妻子和女儿。”说到对妻女的亏欠,周小平眼有泪珠。
这么多年,周小平的妻子一直默默撑着这个家。
肩上的担子:守护乡亲健康
2011年下半年,周小平被调到了南里渡村卫生室。当时,正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村医不仅承担着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还要负责公共卫生12大项46小项的服务工作。平时他除了日常的诊疗工作外,还总是不停地穿梭于老百姓的家中,组织一次次的健康教育和慢性病知识讲座。
今年,他又一次因为工作需要调到香炉坝村卫生室,承担着该村福利院六七十名老人的健康体检和“家庭医生”的服务工作,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你认为你这样做值得吗?”采访结束,记者问道。
“我最喜欢的就是看着乡亲们没有病痛的笑容,那样我的坚守就值了!”周小平微微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