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托,重于泰山!病人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做的,我们要竭尽所能为百姓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接受笔者采访的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镇卫生院院长杨晓如是说。今年44岁的杨晓在农村卫生院扎根20年,从最基层的门卫、收费员、库管干起,逐步成长为医院工会主席、办公室主任、副院长、院长。
扎根基层20年,从门卫到院长
1995年,杨晓从北京武警部队退伍后,被安置在歌乐山镇卫生院从事门卫工作。“我不是学医的,那时对到医院工作还有一些情绪。”杨晓说,歌乐山镇卫生院位置比较偏远,工作环境也不好,上下班坐车也不方便,当时也没有打算在这里一直干下去。
在院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渐渐地,杨晓适应了这里的工作环境,并一直坚持扎根在这里。在歌乐山镇卫生院工作的20年里,杨晓无论在哪个岗位,都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在同事眼中,杨晓是一个甘于奉献又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的人。早上7点钟,杨晓会准时来到医院开始一天的工作,20年来一直这样坚持。他说:“作为一名党员,我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只有起好表率作用,才能赢得大家的拥护和支持,推动医院的发展。”
2011年6月,杨晓被委以重任,全面主持医院工作。接手工作之初,医院面临着管理混乱、设施落后、服务单一、医疗环境差、业务持续萎缩、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周围群众对此意见很大。面对如此困境,天生不服输的杨晓痛下决心,一定要改变卫生院的落后面貌。“卫生院要想发展,就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在职工大会上杨晓这样说。
杨晓深知,医院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人才,尤其是要拥有一批让群众满意的医务人员。于是,他启动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为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他积极推行以服务质量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制,以此改变职工“干好干差一个样”的问题。半年下来,改革成效初显,全院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这为医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杨晓还主动与上级医疗机构对接,有针对性地外送人员到二、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并定期邀请上级专家到院指导,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并鼓励现有人员自学和竞争上岗。医院还不断扩大服务范围,购置了数字化脑电图仪、肺功能仪、经颅多普勒、可视人流机、阴道镜、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CR等先进医疗设备。
弘扬中医文化,打造特色科室
杨晓认识到,医院要实现稳步发展,还要打“特色牌”,走差异化发展之路。他说,中医工作一直是该院的传统优势项目,一批名老中医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深受当地和外地群众的信任。
杨晓充分利用医院的独有资源,打造中医特色科室。该院中医科主要包括中医内科、中医骨伤和中医理疗3个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以骨折手法复位、穴位封闭、推拿按摩、拔罐、埋线、刮痧、针灸、小针刀、刃针、三伏(九)贴等治疗方法为特色的中医药服务模式。
“特色中医,既传承了中国传统医学,又为群众提供了廉价、便捷的服务。”杨晓说,目前中医科已成为该院最具特色的科室,拥有1老师带徒老中医和3名区级名老中医,许多其他区县和外省市的患者都慕名到中医科来就诊看病。
转变服务思维,公卫服务暖人心
为更好满足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杨晓经常到各个科室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广泛收集意见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完善。他按照“健康一个居民,幸福一个家庭,和谐一片社区”的“三个一”服务理念,带领全院干部职工不断转变服务思维,推动医院公共卫生工作深入开展。
歌乐山镇卫生院组建了7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以辖区中年丧子家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残疾人、离退休老干部和慢病人群为重点服务对象,定期上门巡诊,提供以个性化服务为主的家庭全科医生服务。同时,该院每年深入辖区各个村社和40余个老年公寓,为近5000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将筛查出患慢性疾病的患者纳入动态管理,并定期进行上门随访与健康指导,贴心医疗服务赢得了辖区居民和老人们的广泛赞誉。
住在大土村社区一家养老院的蒋婆婆感动地说:“杨院长经常带领团队人员来给我们体检,讲解健康知识,有了他们的关心和帮助,我们的健康就有了依靠和保障,特别好。”
在杨晓的带领下,通过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歌乐山镇卫生院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获得国家首批“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重庆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国家、市、区级荣誉30余项。杨晓本人也先后荣获“全国乡镇卫生院优秀院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1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