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
2017年 |
P351隐藏在腺体及阴道皱襞中的滴虫常得以繁殖,故月经后易发病。
|
P355
隐藏在宫颈、尿道旁腺体及阴道皱襞中的滴虫常得以繁殖,故月经后易发病。
|
P354妇科检查见阴道呈老年性改变,黏膜萎缩,有充血,红肿面常有散在点状出血,有时见浅表溃疡。 |
P357妇科检查见阴道黏膜萎缩,有充血,红肿面常有散在点状出血,有时见浅表溃疡。 |
P354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PGF2α)含量增高有关。PGF2α含量升高是造成痛经的主要原因。 |
P358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主要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腺素(PGF2α)含量增高有关。 |
P357(3)加强营养:根据患儿消化能力,适当增加含铁质丰富的食物,并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以增加铁的吸收。
|
P360(3)加强营养:根据患儿消化能力,适当增加含铁质丰富的食物,合理膳食,以增加铁的吸收。
|
P360(1)单纯性突眼(干性、非浸润性、良性突眼),突眼度≤18mm,可无自觉症状,仅眼征阳性。
|
P363(1)单纯性突眼(干性、非浸润性、良性突眼),可无自觉症状,仅眼征阳性。
|
P360(2)浸润性突眼(水肿性、恶性突眼),恢复较困难。突眼度>18mm,有眼内异物感、胀痛、畏光、流泪、复视、斜视、视力下降,查体见眼睑肿胀,结膜充血水肿,眼球活动受限,严重者眼球固定,眼睑闭合不全、角膜外露而形成角膜溃疡、全眼炎,甚至失明。
|
P363(2)浸润性突眼(水肿性、恶性突眼),恢复较困难。眼球明显突出,超过眼球突出度参考值上线的3mm以上(中国人群突眼度女性16mm,男性18.6mm),有眼内异物感、胀痛、畏光、流泪、复视、斜视、视力下降,查体见眼睑肿胀,结膜充血水肿,眼球活动受限,严重者眼球固定,眼睑闭合不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角膜外露而形成角膜溃疡、全眼炎,甚至失明。
|
|
P363新增:
4.胫前黏液性水肿 较少见,多发生在胫骨前下1/3部位,也见于祖辈、踝关节、肩部、手背或手术瘢痕处。
|
P368
1.发病年龄 多在50岁以上,往往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脏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史。
|
P372
1.发病年龄及病因 多在5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往往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心脏病和血液系统疾病。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最重要的原因。 |
P368
②椎-基底动脉系统常有:眩晕、共济失调、平衡障碍、头痛、耳鸣、眼前发黑、面部麻木、饮水呛咳、说话不清等。 |
P372
②椎-基底动脉系统常有:眩晕、共济失调、平衡障碍、头痛、耳鸣、面部麻木、饮水呛咳、说话不清、短时记忆和定向障碍等 |
|
P373表格有一处变动脑膜刺激征,脑出血患者“见于大约半数的病者”改为“多见” |
P370
②MRI检查:可在发病后数分钟显示缺血性梗死,早期显示脑干、小脑梗死及直径在5mm以下的腔隙性脑梗死,T1呈现低信号,T2呈高信号。 |
P374
②MRI检查:对脑梗死的诊断好于CT检查,且较敏感。可在发病后数分钟显示缺血性梗死,早期显示脑干、小脑梗死及直径在5mm以下的腔隙性脑梗死,T1呈现低信号,T2呈高信号。 |
P370
③数字减影(DSA)检查:可显示血管狭窄、闭塞或血管畸形等,为血管内治疗提供依据。
|
P374
③数字减影(DSA)检查:可显示血管狭窄、闭塞或血管畸形等,为血管内治疗提供依据,是脑血管病变检查的“金标准”。
|
P372
④小脑出血:患者有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剧痛和平衡障碍等,无肢体瘫痪是常见特点。
|
P376
④小脑出血:患者有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剧痛和平衡障碍等,无肢体瘫痪是常见特点。出血重者,血液直接进入第四脑室,导致颅内压迅速增高、昏迷、枕骨大孔疝形成而死亡。
|
P374
癫痫持续状态中最后有添加。 |
P378新增内容:
(详见第五章第一单元第九节)。
|
P374
1.病史 是诊断癫痫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病史中应询问有无家族史,有无产伤、头颅外伤、脑炎、脑膜炎、脑寄生虫病史等 |
P378
1.病史 是诊断癫痫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病史中应询问有无家族史,有无产伤、头颅外伤、脑炎、脑膜炎、脑寄生虫感染和脑卒中病史等。 |
P395
1.<3mm的房缺多在3个月内自然闭合,>8mm的房缺一般不会自然闭合。 |
P398
1.房间隔缺损<3mm的多在3个月内自然闭合,>8mm的一般不会自然闭合。 |
|
|
P401日照不足 |
P405日光照射不足 |
食物中补充维生素D不足 |
维生素D摄入不足 |
出牙延迟、牙釉质缺乏并易患龋齿 |
出牙延迟,可迟至1岁出牙,有时出牙顺序颠倒,牙釉质缺乏并易患龋齿 |
手镯或脚镯 |
腕踝畸形 |
腕踝部肥厚的骨骺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佝偻病手镯或脚镯 |
腕和踝部骨骺处膨大,似手镯或脚镯 |
见于能站立、行走1岁左右婴儿,由于骨质软化和肌肉关节松弛,小儿负重可出现下肢玩去,形成严重膝内翻(“O”形腿)或膝外翻(“X”形腿)畸形 |
见于1岁左右站立、行走后小儿,由于骨质软化和肌肉关节松弛, 在立、走的重力影响下可出现“O”形腿或“X”形腿 |
P402 |
P406新增:重症者可引起骨盆畸形,形成扁平骨盆。 |
多见于2岁以后小儿 |
多见于3岁以后小儿 |
|
新增:轻中度佝偻病治疗后很少留有骨骼改变。 |
|
删除:和运动功能障碍 |
根据维生素D摄入不足或日光照射缺乏史 |
根据日光照射不足及维生素D摄入缺乏的病史 |
是一遗传性软骨发育障碍 |
是一种遗传性软骨发育障碍 |
严重时两眼向下呈落日状 |
严重时呈落日状 |
P404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
黄疸出现过早 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
血清胆红素 |
血清胆红素程度过重 |
黄疸退而复现 |
黄疸退而复现或进行性加重 |
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1) |
血清结合胆红素过高 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1) |
P404 2%~5%,首次发作年龄多于生后3个月~5岁 |
P408 4%~6%,较成人高10-15倍,首次发作年龄多于生后6个月~5岁 |
P405 数秒到10分钟 |
P409 持续数秒到数分钟 |
50%的患儿有既往热性惊厥史 |
50%的患儿有既往热性惊厥史及热性惊厥家族史 |
P406前驱期(出疹前期):结膜充血、流泪、畏光,眼睑水肿明显,常有发热、喷嚏、流涕、咳嗽等,于发病后2~3天,在颊黏膜第一臼齿处可见麻疹黏膜斑(柯氏斑)。出疹后1~2天逐渐消失。
|
P410前驱期(出疹前期):一般持续3-4天。发热:多为中毒以上,热型不定,渐升或骤升。“上感”症状:喷嚏、流涕、咳嗽、咽部充血、眼睑水肿、畏光、流泪。麻疹黏膜斑(科氏斑):为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一般在发病后2~3天,在颊黏膜第一臼齿处可见麻疹黏膜斑(科氏斑),出疹后1~2天逐渐消失。
|
体温达到高峰,全身中毒症状严重,重者有谵妄、嗜睡。
|
体温骤升,可达到40℃以上,全身中毒症状严重,重者有谵妄、抽搐(“疹出热盛”),持续3-4天。颈部淋巴结和脾脏轻度肿大,此期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或轻重不等弥漫性肺部浸润。 |
P406出疹3~4天后,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渐消退,疹退后留有棕褐色色素沉着伴糠皮样脱屑。体温开始下降。症状明显减轻。如不出现并发症,病情自愈。
严重病例可并发喉炎、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脑炎、中耳炎等。
|
P410若无并发症,触诊3-4天后体温开始下降,症状明显减轻。皮疹按触诊先后顺序渐消退,疹退后皮肤有糠麸样脱屑并留棕褐色色素沉着,此为后期诊断的重要依据。一般7-10天后痊愈。 |
|
新增: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 |
|
P413删除:,胞浆中可见中毒颗粒及Dohle小体,嗜酸性粒细胞初期不见,恢复期增多 |
P410抗生素疗法: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和一切链球菌感染的常选药物,早期应用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病情严重者可增加剂量。为彻底消除病原菌、减少并发症,疗程至少10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或头孢菌素。严重时也可静脉给药,疗程7~10天。
|
P414抗生素疗法:首选青霉素,肌注或静滴,疗程7-10天,对青霉素过敏或耐药者,可用红霉素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 |
P411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流行面广,发病率高等特点。
|
P415病毒性肝炎是由HAV、HBV、HCV、HDV、HEV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高等特点。 |
P411根据有无黄疸、病情轻重和病程长短,临床上可分为急性肝炎(黄疸型和无黄疸型)、慢性肝炎(迁延性和活动性)、重型肝炎(急性和亚急性)。临床上根据肝炎病毒类型常见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
|
P415根据有无黄疸、病情轻重和病程长短,临床上可分为急性肝炎(黄疸型和无黄疸型)、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重型肝炎(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淤胆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临床上根据肝炎病毒类型常见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
|
P411一般为自限性疾病,无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状态。 |
P415感染甲型肝炎病毒(HAV)后引起急性肝炎,一般为自限性疾病,无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状态。 |
P411典型病例:发病初期常有乏力、厌食、恶心、呕吐 |
P415典型病例:发病初期常有乏力、厌食、厌油腻、恶心、呕吐 |
P411黄疸型肝炎:继上述表现后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色深黄。 |
P415黄疸型肝炎:继上述表现后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色深黄。多有肝脏肿大、触痛和叩痛,可伴有脾大。 |
P413预防甲、戊型肝炎的重点:在于防止粪-口传播,应加强水源保护、粪便管理、食品及个人卫生。 |
P417预防甲、戊型肝炎的重点:在于防止粪-口传播,应加强水源保护、粪便管理、食品,消灭苍蝇及注意个人卫生。 |
P413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措施。乙肝疫苗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人员、托幼机构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HBsAg阳性者的家族成员、男男同性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新生儿要求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高危人群应进行抗HBs监测或加强免疫。
|
P418(1)主动免疫:①甲型肝炎:甲型肝炎疫苗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凡血清抗HAV IgG阴性者均可接种。婴幼儿、儿童为主要接种对象。②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疫苗为基因功能疫苗。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措施。乙肝疫苗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人员、托幼机构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男同性恋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新生儿首次接种在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以后1个月和6个月再分别接种1次疫苗。高危人群应进行抗HBs监测或加强免疫。
(2)被动免疫:对近期与甲型肝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易感儿童可用免疫球蛋白肌内注射,越早越好,不应迟于接触后7-14日。HBV慢性感染母亲的新生儿和暴露于HBV的易感患者应尽早注射异形感染免疫球蛋白(HBIG) |
P414在体外37℃或高于500℃的环境中均易死亡。 |
P418在体外30℃或高于500℃的环境中均易死亡。 |
P415临床表现:急性起病,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脑膜刺激征阳性等。 |
P419临床表现:急性起病,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或瘀斑,脑膜刺激征阳性等。 |
P416前驱期或侵袭期 在兴奋状态出现之前, |
P420前驱期 |
|
P420兴奋期最后新增:患者多数神志清晰,部分患者可有定向力障碍、幻觉、谵妄、精神失常等。本期一般1-3天。 |
P418 3.恶性肿瘤 卡波西肉瘤、浸润性宫颈癌、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原发性脑淋巴瘤等。
|
P422 3.恶性肿瘤 浸润性宫颈癌、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原发性脑淋巴瘤等,以卡波西肉瘤和恶性淋巴瘤常见。
|
P418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通过性交、血液、胎盘等途径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传染病。 |
P423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通过性交、血液、胎盘等途径感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慢性传染病。 |
P419(2)二期梅毒:发生于感染后7~10周,皮疹表现为掌趾部、躯干、四肢的斑疹、丘疹、斑丘疹、脓疱及肛周扁平湿疣等。掌趾部铜红色鳞屑斑丘疹具有特征性。
|
P423(2)二期梅毒:发生于感染后7~10周,以二期梅毒疹为特征,皮疹表现为掌趾部、躯干、四肢的斑疹、丘疹、斑丘疹、脓疱及肛周扁平湿疣等。掌趾部铜红色鳞屑斑丘疹具有特征性。
|
|
P428诊断中删除:因而临床表现也可各不相同,但有时不同的病因又可出现相似的症状和体征。因此, |
P424 1.严格注意个人卫生和集体卫生。提倡勤洗手、洗脸、不用手拭眼。
|
P429
1.提倡勤洗手、洗脸、不用手拭眼。
|
|
P429中耳炎临床表现在红删除:鼓气耳镜检查见鼓膜活动受限。鼓气耳镜检查和鼓膜穿刺术是诊断分泌性中耳炎的“金标准”。 |
P425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主要位于鼓室黏膜。 |
P430(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主要位于鼓室黏膜,中耳的其他部位如如图的黏膜也有轻微的炎症,本病多见于儿童。 |
P425(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细菌侵入中耳乳突的黏膜、骨膜、骨质后引起的持续6周以上的慢性化脓性炎症。 |
P430(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细菌侵入中耳乳突的黏膜、骨膜、骨质后引起的持续8周以上的慢性化脓性炎症。 |
P426 3.中耳胆脂瘤 伴感染的中耳胆脂瘤要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进行鉴别。
|
P430 3.中耳胆脂瘤 根据症状、耳镜检查、听力学检查及颞骨高分辨CT检查可作出诊断,伴感染的中耳胆脂瘤要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进行鉴别。
|
P426 1.分泌性中耳炎 治疗原则:控制感染,清除中耳积液,改善咽鼓管通气引流,同时治疗相关疾病。预防:预防感冒。卫生宣教,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
|
P430
1.分泌性中耳炎 治疗原则:控制感染,清除中耳积液,改善咽鼓管通气引流,同时治疗相关疾病。可给予全身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一般3天);鼻腔短期使用减充血剂、咽鼓管吹张,以改善咽鼓管通气引流;骨膜穿刺抽出股室内积液,若积液较稠厚不易抽出,则须行骨膜切开术,必要时可置骨膜通气管。预防:预防感冒。卫生宣教,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
|
P426
2.化脓性中耳炎 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原则:镇痛、控制感染、通畅引流、祛除病因。预防: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积极开展传染病预防接种,宣传正确的哺乳姿势,鼓膜穿孔或置管者禁止游泳,防止污水进入耳内。②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原则:消除病因,控制感染,清除病灶,畅通引流,尽可能恢复听力。
|
P430
2.化脓性中耳炎 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原则:镇痛、控制感染、通畅引流、祛除病因。及早全身应用足量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务求彻底治愈。骨膜穿孔后要取外耳道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结果调整用药;清楚外耳道脓液后,应用无耳毒性抗生素滴耳液滴耳,常用0.3%氧氟沙星滴耳液。炎症完全消退后,鼓膜穿孔多可自行愈合,长期不愈合者可行手术修补。预防: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积极开展传染病预防接种,宣传正确的哺乳姿势,鼓膜穿孔或置管者禁止游泳,防止污水进入耳内。②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原则:消除病因,控制感染,清除病灶,畅通引流,尽可能恢复听力。
|
P426有添加 |
P431治疗原则与预防
分泌性中耳炎最后新增:
引流通畅者,以局部滴药为主,炎症急性发作时,宜全身应用抗生素。中耳有肉芽或息肉影响引流、CT显示乳突内有软组织影、骨质损害、保守治疗无效者,应手术治疗。
|
P426
3.中耳胆脂瘤 治疗原则:尽早手术治疗,在清除病灶的同时尽量保留听力相关结构,预防并发症 |
P431
3.中耳胆脂瘤 治疗原则:尽早手术治疗,在清除病灶的同时尽量保留听力相关结构,预防并发症,重建传音结构,获得干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