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1:30-12:30
详情11月10日 19:00-20:00
详情《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是医学教育网网友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学习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的中医知识所汇总的内容,为帮助广大考生掌握,医学教育网整理如下:
目录:
正文:
1.中医学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2.证,也叫证候,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3.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等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
4.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5.“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医学教|育网。
……
1.五行学说应用于中医学领域,主要是以五行学说的基本规律来阐释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体表与内脏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的统一,从而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是五行特性的经典性概括。
3. 事物属性五行系统归类表是本节需要重点记忆的内容。
4.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5.《难经》比喻为“母”与“子”的关系,即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如以火行为例,生我者为木,我生者为土,这样就称木为火之母,土为火之子医学教|育网。
……
1.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十二经脉的名称包括三部分,即手或足经、阴或阳经、脏或腑经。如手太阴肺经等。
3.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是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4.部,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则从足趾走向腹腔和胸腔,交于手三阴经。从而形成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行路径医学教|育网。
5.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①四肢部位:阴经分布在内侧面,阳经分布在外侧面。内侧分三阴,外侧分三阳,其前后顺序是太阴、阳明在前线;少阴、太阳在后线;厥阴、少阳在中线。
②头面部位:则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太阳经行于面颊、头顶及后头部;少阳经行于头侧部。
③躯干部位: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足三阳经则足阳明经行于前(即胸腹面)、足太阳经行于后背、足少阳经行于身侧面;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足三阴经则均行于腹面。
④循行于腹面的经脉,其排列顺序,自内向外为足少阴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足厥阴经。
……
六淫和七情内伤“是《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一章”病因“的重要知识点,该部分知识在执业药师的考试中几乎每年必考,尤其六淫和七情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因此特在此进行归纳,希望帮助学员梳理考点,提高学习效率医学教育|网。
1.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②风性善行而数变;
③风性主动;
④风为百病之长。
2.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②寒性凝滞;
③寒性收引。
3.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②暑多升散,耗气伤津扰神;
③暑多挟湿。
……
“发病与病机”是《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一章的重要知识点,该部分知识在执业药师的考试中几乎每年必考,尤其是阴阳失调的病机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因此特在此进行归纳,希望帮助学员梳理考点,提高学习效率。
1.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2. 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3. 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①环境;②体质;③精神状态。
4. 伏而后发:多见于“伏气温病”,如“夏伤于暑,秋为痎疟”,“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等。
5. 合病与并病:指两经或两个部位以上同时受邪而出现病证。
……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