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
由于口腔颌面部邻近颅脑,颌面伤常伴发颅脑损伤,约占40%.颅脑损伤包括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颅骨骨折和脑脊液漏等。正确处理的关键在于对伤情的全面判断,充分估计并判断颅脑损伤的可能性,而不是急于进行专科手术。脑震荡的典型临床特点为:短暂的一过性的意识障碍,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常伴有逆行性遗忘,清醒后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和呕吐,通常短期内会自行好转。脑挫裂伤是脑组织的实质性损伤,意识障碍取决于脑损伤的程度,神经系统体征取决于损伤部位。如出现昏迷-清醒-再昏迷的情况,则提示有颅内血肿的可能性。如患者昏迷一段后清醒,随后头痛加剧、不安,进而嗜睡,再次进入昏迷状态,伤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呼吸、脉搏变慢,血压上升时,是硬脑膜外血肿的典型表现。颌面部特别是面中部的患者,观察24~72小时对于避免颅脑并发症是必要的。严密观察其神志、脉搏、呼吸、血压及瞳孔的变化。瞳孔的变化常能反映颅内损伤的程度,如一侧瞳孔变大,并伴有意识障碍,常提示同侧颅内有血肿或水肿的可能。如出现典型的“两慢一高”,即血压升高、脉搏徐缓有力、呼吸慢而深时,表明存在急性颅内血肿的可能。上述情况存在时或诊断困难时,应及时拍摄CT或MRI将以了解颅脑损伤的情况。必要时会同神经外科医师共同诊治,待颅脑伤情平稳后再处理颌面伤。
如鼻孔或外耳道有脑脊液漏出,表明颅前窝底或颅中窝底有骨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出血伴有脑脊液漏时,将流出的液体滴在吸水纸或纱布上,血迹周围出现一圈被水湿润的环形红晕,表明存在脑脊液漏。处理原则禁止作耳道与鼻腔填塞与冲洗,以减少引起颅内感染的可能。对于昏迷的患者,要特别注意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和窒息的发生。必要时作气管切开术,随时清除呼吸道的血液或分泌物。对烦躁不安的患者,可给予适量镇静剂,但禁用吗啡,以免抑制呼吸,影响瞳孔变化的观察以及引起呕吐,增高颅内压。对于有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应予脱水治疗,常用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每次剂量1~2g/kg,每6~12小时1次;也可用25%山梨醇或50%葡萄糖等。如长时间使用脱水剂和利尿剂,应同时补钾,并适当补钠,防止电解质紊乱。每日补液量应控制在1500~2000ml以内,加用地塞米松5~10mg.如患者昏迷一段后清醒,随后头痛加剧、不安,进而嗜睡,再次进入昏迷状态,伤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呼吸、脉搏变慢,血压上升时,是硬脑膜外血肿的典型表现,应立即请神经外科医生会诊,或经B超、CT检查确诊后开颅减压。
在抢救颅脑伤的同时,颌面部伤可行简单包扎,昏迷的患者严禁作颌间结扎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