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病因分类——小儿外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资料
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通过发生障碍,称为肠梗阻。
肠梗阻病因分类如下:
1.按基本原因分为三类
(1)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因器质性原因引起肠腔狭小而使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如:
1)肠腔堵塞:如粪块、大胆石、异物等。
2)肠管受压:如粘连带压迫、肠扭转、嵌顿疝、肠套叠或受肠外肿瘤压迫等。
3)肠壁病变:如肿瘤、先天性肠道闭锁、炎性狭窄等。
(2)动力性肠梗阻:
·因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肉运动功能失调,使肠蠕动丧失或肠管痉孪,以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但无器质性肠腔狭窄。
动力性肠梗阻的分类:
分麻痹性和痉挛性两种。
(3)血运性肠梗阻:
·较少见。
·因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肠壁血运障碍,继而发生肠麻痹,导致肠绞窄坏死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
2.按肠壁血循环情况分为两类
(1)单纯性肠梗阻:有肠梗阻存在而无肠管血运障碍。
(2)绞窄性肠梗阻:肠梗阻伴有肠壁血运障碍,甚至肠管缺血坏死。
3.按梗阻部位分两种
(1)高位梗阻:梗阻发生在空肠上段。
(2)低位梗阻:梗阻发生在回肠末端和结肠。
4.按梗阻程度分二类
(1)完全性肠梗阻:肠腔完全不通。
(2)不完全性肠梗阻:仅肠腔部分不通。
5.按发展过程快慢分为
(1)急性肠梗阻(多见)。
(2)慢性肠梗阻(多为低位结肠梗阻)。
6.闭袢性肠梗阻
·指一段肠袢两端完全阻塞者,最易发生肠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坏死和穿孔。
·如肠扭转、结肠肿瘤等。
·各类肠梗阻是在不断变化,可相互转变的。
·如:单纯性可转化为绞窄性,不完全性可转为完全性梗阻。
二、 病理生理变化
1.肠管局部病理和病理生理变化
各类肠梗阻病理变化不完全一致,轻重各异,主要有肠膨胀,梗阻部位越低,肠膨胀越明显。严重时肠绞窄坏死、穿孔。
急性单纯性机械性完全性肠梗阻:
①梗阻部位以上:肠蠕动增强,液体、气体积聚,肠管扩张、膨胀,可使管壁血运发生障碍,有血性渗出物。
②梗阻部位:绞窄、穿孔,并形成急性腹膜炎。
③梗阻部位以下:肠管空虚、瘪陷或仅存少量粪便。
真正理解:从暗红-出血点-紫黑的过程
·急性完全性肠梗阻时,肠壁变薄,肠管迅速膨胀,肠腔压力不断升高,使肠壁发生血运障碍。
最初:静脉回流受阻,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淤血,肠壁充血、水肿、增厚而呈现暗红色→组织缺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肠壁上出现出血点,有血性渗出液渗入肠腔和腹腔→继而动脉血运受阻,血栓形成,肠壁失去活力,变成紫黑色。→肠壁变薄,通透性增加,腹腔内出现有粪臭的渗出物。肠管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血坏死而溃破穿孔。
·麻痹性肠梗阻:全肠管扩张。
·慢性肠梗阻:多为不完全性梗阻,肠壁可代偿性肥厚。腹部视诊:扩大的肠型和肠蠕动波。
·2.全身病理生理变化
(1)体液、电解质丢失和酸碱平衡紊乱:
·正常人消化道每日有8000ml分泌液,绝大部分被再吸收,仅100~200ml随粪便排出。肠梗阻后,
因不能进食,呕吐,液体及电解质大量丢失,高位肠梗阻为甚;
低位梗阻时,肠液不能被吸收而潴留肠腔内,等于丢失;
肠管过度膨胀,肠壁水肿,使血浆向肠壁、肠腔、腹腔渗出;
如肠绞窄存在更丢失大量血液;
·上述均导致不同程度血容量减少、浓缩、酸碱平衡失调,
·表现为脱水、休克、代谢性酸中毒或低氯低钾性碱中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