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职业病主治医师考试辅导资料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按病原学分类,目前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
临床表现如下:
临床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
潜伏期:甲肝平均30天,乙肝70天,丙肝50天,戊肝40天。
(一)急性黄疸型肝炎
黄疸前期:甲肝、戊肝起病较急,乙、丙、丁肝起病多较缓。出现发热、全身不适、乏力等症状,类似感冒。急性乙肝患者早期可有皮疹、关节痛,
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等。肝功能主要是ALT升高。此期可持续5~7天。
黄疸期:自觉症状好转,发热消退,尿黄加深,巩膜及皮肤出现黄染,逐渐加重,2周左右达高峰。同时各项肝功能出现明显的异常。肝、脾可轻度肿大及触叩痛。本期可持续2~6周。
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各项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症状和体征也随之消失。本期持续1~2个月。
(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无黄疸,其他临床表现与黄疸型相似,但起病较缓,症状较轻,病程多在3个月内,临床症状不明显者易被忽视。
急性丙型肝炎无黄疸型占2/3以上。
(三)慢性肝炎
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不愈者称为慢性肝炎。病原只限乙肝、丙肝和丁肝病毒。临床表现时好时坏、时轻时重,数年、十数年迁延不愈,亦有表现为多次急性发作者。
轻度:乏力、头晕、食欲减退、厌油、肝区不适、肝脾可有轻度肿大,肝功能1或2项指标轻度异常。
中度: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重度:明显或持久的症状,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ALT和/或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病程久者血清白蛋白减少,脾可肿大,面色发暗,尚可出现肝掌和蜘蛛痣。B超可发现门静脉和脾静脉的宽度增加,有向门脉高压发展的可能。如不能尽早清除病毒,则可发展成肝硬化。
(四)重型肝炎(又称肝衰竭)
1.急性重型肝炎又称急性肝衰竭。
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多有劳累、精神刺激、妊娠等诱因。病情发展迅猛,黄疸急剧加深、消化道症状明显加重、肝脏迅速缩小、出血倾向严重,并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如嗜睡、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昏迷,即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者。
2.亚急性重型肝炎又称亚急性肝衰竭。
发生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病期2周到6个月内,表现为极度乏力、食欲缺乏、频繁呕吐、腹胀明显、黄疸进行性加重等重型肝炎的表现。肝细胞坏死明显,但同时伴有增生,故肝脏无明显缩小。可并发脑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肿、消化道大出血、严重感染、电解质紊乱等。PTA<40%,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如出现肝肾综合症,预后极差。
3.慢性重型肝炎
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有发病基础:①慢性肝炎和/或肝硬化病史;②慢性HBsAg携带者;③不具备上述① ②但有慢性肝病体征及生化检测改变等;④肝穿刺支持按新标准又分为:
(1)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
(2)慢性肝衰竭: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导致的以腹水或门脉高压、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等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肝功能失代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