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辅助检查——职业病主治医师考试辅导资料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引起相应心肌缺血性坏死,即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为剧烈而持久的胸痛,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以及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常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
辅助检查:
(一)心电图
心电图出现特异性动态演变,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且对梗死的范围、定位、估计病情程度和预后均有帮助。
1.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
T波高耸→ST段抬高→出现异常Q波→ST段回落→终末T波倒置→ST段回到等电位线伴有T波深倒置→形成明显的病理性Q波,同时T波加深→Q波逐渐变浅,同时倒置T波逐渐变浅。
2.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心电图中不出现Q波,但有关导联R波电压进行性降低(R波渐进性不良),ST段普遍压低,继而T波倒置加深呈对称性。
3.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可根据病理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Q波,确定心肌梗死的部位和范围。
(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检查
1.肌红蛋白:起病后2小时内升高,12小时内达高峰,24~48小时内恢复正常,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更具有优越性,但特异性差。
2.肌钙蛋白T(cTnT)和肌钙蛋白I(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被认为是目前最肯定的诊断指标。其特点是cTnT和cTnI在起病2~4小时升高,峰值在12~24小时,cTnT可持续10~14天,cTnI可持续7~10天。
3.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起病4小时内升高,16~24小时达高峰,3~4日恢复正常。其增高的程度能较准确地反映梗死的范围,而高峰出现时间是否提前有助于判断溶栓治疗是否成功。
总之,对心肌坏死标记物的测定应进行综合评价,如肌红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最早,也十分敏感,但特异性不很强;肌钙蛋白出现稍延迟,而特异性很高,其缺点是持续时间长达10~14天,在此期间出现胸痛,判断是否有新的梗死不利;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虽不如肌钙蛋白敏感,但对早期(< 4小时)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有较重要价值。
以往沿用多年的急性心肌梗死心肌酶测定,包括:磷酸肌酸激酶(CK)、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远不如上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述心肌坏死标记物,但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三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6~10小时开始升高,按序分别于12小时、24小时、2~3天内达高峰,又分别于3~4天、3~6天及1~2周内降至正常。
(三)超声心动图
1.根据室壁运动异常可对心肌缺血区域作出判断。
2.早期诊断乳头肌功能障碍和室间隔穿孔。
3.帮助发现升主动脉夹层。
4.评估心脏功能。
(四)放射性核素检查
1.可显示心肌梗死的部位和范围。
2.可判断是否有存活心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