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十大品牌教育机构!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卫生资格考试>(040)职业病学中级职称(中级师) > 正文

肾综合征出血热——职业病主治医师考试辅导资料

2009-10-16 14:21 来源:医学教育网     【 】【打印】【我要纠错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传染病

  一、流行病学

  (一)宿主动物与传染源

  我国发现53种动物携带本病病毒,主要是啮齿类如黑线姬鼠、大林姬鼠、褐家鼠等,鼠类是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播

  2.消化道传播

  3.接触传播

  4.母婴传播

  5.虫媒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Ⅰ型感染后抗体可维持1~30年,对Ⅱ型有一定交叉免疫力。Ⅱ型感染后抗体约在2年内消失。

  (四)流行特征

  地区性、季节性、人群分布。

  二、临床表现

  潜伏期4~46日,一般为7~14日,以2周多见。典型病人病程中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的5期经过。

  (一)发热期

  1.发热:病人起病多急骤,发热常在39℃以上,以稽留热和弛张热多见。热程多为3~7日,亦有达10日以上者。一般体温越高,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

  2.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全身酸痛、头痛和腰痛。少数病人出现头痛、腰痛和眼眶痛,一般称为“三痛”。

  3.毛细血管损害:主要表现是充血、出血和渗出水肿征。皮肤充血主要见于颜面、颈、胸等部位潮红称为“三红”,重者呈酒醉貌。黏膜充血见于眼结膜、口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腔软腭和咽部。皮肤出血多见于腋下和胸背部。

  (二)低血压休克期

  一般发生于4~6病日。多数病人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出现血压下降,少数热退后发生。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弱或触不到,尿量减少,严重者神志恍惚、紫绀、DIC、脑水肿、呼吸窘迫综合症和急性肾衰。

  (三)少尿期

  多继低血压休克期而出现,亦可与低血压休克期重叠或由发热期直接进入此期。与休克期重叠的少尿,应和肾前性少尿相区别。一般以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少于50ml为无尿。少尿期一般发生于5~8病日。持续时间1~l0余日,一般为2~5日。少尿期的临床表现为尿毒症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多数病人此期由于DIC、血小板功能障碍或肝素类物质增加而出血现象加重,表现为皮肤瘀斑增加、鼻衄、便血、呕血、咯血、血尿或阴道出血。少数病人出现颅内出血及其他内脏出血。

  (四)多尿期

  多尿期一般出现在病程9~10日。持续时间短者l日,长者可达数月以上。根据尿量和氮质血症情况可分以下三期:

  ①移行期:每日尿量由500ml增加至2000ml,此期虽尿量增加但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等反而上升,症状加重。

  ②多尿早期:每日尿量超过2000ml。氮质血症未见改善,症状仍重。

  ③多尿后期:尿量每日超过4000~8000ml,少数可达15000ml以上。此期尿素氮下降,精神食欲逐渐好转。但若水和电解质补充不足或继发感染,可发生继发性休克,亦可发生低钠、低钾症状。

  (五)恢复期

  一般需1~3个月,体力才能完全恢复,但有的病人肾功能恢复须更长时间。根据发热高低、中毒症状轻重和出血、肾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本病可分为5型:

  ①轻型:体温39℃以下,中毒症状轻,无出血、休克和少尿肾损害轻。

  ②中型:体温39~40℃,中毒症状较重,球结膜水肿、有明显少尿期、尿蛋白 +++、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脉压小于26mmHg。

  ③重型:体温>40℃,中毒症状及渗出严重,可出现中毒性精神症状,休克、皮肤瘀斑、腔道出血、少尿5天以内或无尿2天以内。

  ④危重型:在重症基础上出现以下之一情况者,难治性休克、重要脏器出血、损伤,少尿>5天或无尿2天以上,

  ⑤非典型:体温38℃以下、皮肤粘膜散在出血点、尿蛋白+/-,血、尿特异性抗原或抗体阳性。

  三、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

  (一)一般检查

  1.血常规:病程第三日逐渐升高,可达(15~30)×109/L,少数重症患者可达(50~100)×109/L,早期中性粒细胞增多,核左移,有中毒颗粒,重症患者可见幼稚细胞呈类白血病反应。

  2.尿常规:病程第2天可出现尿蛋白,第4~6病日尿蛋白常达(+++)~(++++),突然出现大量尿蛋白对诊断很有帮助。

  3.血液生化检查:血尿毒氮及肌酐在低血压休克期、少数患者在发热后期开始升高,移行期末达高峰,多尿后期开始下降。发热期血气分析以呼吸性碱中毒多见,休克期和少尿期以代谢性酸中毒为主。

  4.凝血功能检查:发热期开始血小板减少,其黏附、凝聚和释放功能降低,若出现DIC,血小板常减少至50×109/L以下,DIC的高凝期出现凝血时间缩短,消耗性低凝血期则纤维蛋白原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和凝血酶时间延长,进入纤溶亢进期则出现纤维蛋白降解物(FDP)升高。

  (二)血清学检查

  特异性抗体检测:在第2病日即能检出特异性IgM抗体,1:20为阳性。IgG抗体1:40为阳性,1周后滴度上升4倍有诊断价值。

  (三)病原学检查

  病毒分离;将发热期病人的血清、血细胞和尿液等接种细胞分离汉坦病毒。

  抗原检查:应用汉坦病毒的多克隆或单克隆抗体可从早期病人的血清、周围血单个核细胞、多核细胞以及尿和尿沉渣细胞中检出病毒抗原。

  四、诊断

  主要依靠临床特征性症状,早期“三痛”“三红”结合实验室检查,参考流行病学史进行诊断。流行病学史;居住或近期到过本病疫区,居住地有鼠。

  五、治疗

  本病治疗以综合疗法为主,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及液体疗法,中晚期则进行对症治疗。“三早一就”仍为本病治疗原则,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就近治疗。

  (一)发热期

  1.控制感染

  发病4日以内病人可应用利巴韦林,每日1g,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滴,持续3~5日进行抗病毒治疗。

  2.减轻外渗

  早期卧床休息,为降低血管通透性可给予路丁、维生素C等。每日输注平衡盐液和葡萄糖盐水1000ml左右,高热、大汗或呕吐、腹泻者可适当增加。发热后期给予20%甘露醇125~250ml静滴,以提高血浆渗透压,减轻外渗和组织水肿。

  3.改善中毒症状

  中毒症状重者可给予地塞米松5~l0mg静滴,以降低血液黏滞性。

  (二)低血压休克期

  1.补充血容量:宜早期、快速和适量,争取4小时内血压稳定。忌单纯输入葡萄糖液。胶体溶液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甘露醇、血浆和白蛋白。由于本期存在血液浓缩,故不宜应用全血。补容期间应密切观察血压变化,血压正常后输液仍需维持24小时以上。

  2.纠正酸中毒:主要用5%碳酸氢钠溶液,每次5ml/kg;根据病情每日给予1~4次。

  3.血管活性药物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经补液、纠正酸中毒,血压仍不稳定者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10~20mg/100ml液体静滴,或山莨菪碱(654-2)0.3~0.5mg/kg静脉注射。同时亦可用地塞米松10~20mg静滴。

  (三)少尿期

  1.稳定内环境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促进利尿

  可应用20%甘露醇125ml静注,以减轻肾间质水肿。不宜长期大量应用。常用的利尿药物速尿,可从小量开始,逐步加大剂量。

  3.导泻和放血疗法

  防止高血容量综合征和高血钾,少尿期可进行导泻,常用甘露醇25g,每日2~3次口服。亦可应用硫酸镁或中药大黄煎水口服。

  4.透析疗法

  明显氮质血症、高血钾或高血容量综合征病人,可应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四)多尿期

  1.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

  2.防止继发感染

  本期易发生呼吸道和泌尿感染,发生感染后应及时诊断和治疗。

  (五)恢复期

  治疗原则为补充营养,逐步恢复工作。出院后应休息1~2个月。定期复查肾功能。

相关新闻:
特别推荐
43大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正保医学会议中心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