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十大品牌教育机构!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卫生资格考试>(031)呼吸科主治医师(中级师) > 正文

呼吸内科:肺脓肿

2009-06-04 09:13 来源:医学教育网     【 】【打印】【我要纠错

  概述

  肺脓肿是由于多种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组织化脓性炎症,继而坏死形成脓肿。多数伴有厌氧菌感染。本病好发于壮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吸入性、血源性和继发性。其中以急性吸入性肺脓肿多见。起病急骤,畏寒、高热、咳嗽,咳粘液脓性痰,1-2周后咳大量黄脓痰,多带腥臭味;随大量脓痰排出毒血症状常有好转,体温下降。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均显著增高。胸片显示在大片浓密炎性阴影中有圆形透光区及液平,多发生于上叶后段,下叶背段和后基底段。治疗以选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和痰液引流为主。本病及时合理治疗预后良好,治疗不当可形成慢性肺脓肿。

  临床表现

  1.起病急骤,有畏寒、高热,多呈弛张热,体温可达39℃以上。精神不振,乏力,食欲减退,多汗,全身衰弱等。

  2.咳嗽、咳痰。初期为少量粘液痰或粘液脓痰,1-2周后咳嗽加剧,咳出大量脓痰或伴有咯血。痰常有腥臭味。咳出大量脓痰后,体温下降,其他症状亦随之缓解。

  3.可有气急、发绀、胸痛。

  4.病变部位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可闻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湿啰音。

  5.慢性病例常有慢性咳嗽,咳脓痰,反复咯血和不规则发热。检查病人患侧胸廓略塌陷,叩诊浊音,呼吸音减低或有杵状指(趾),消瘦,贫血等。

  诊断依据

  1.常有口腔感染,全身麻醉、昏迷或异物吸入史;或曾有皮肤等部位化脓性病源史。起病急剧,有寒战,高热、胸痛,咳大量脓痰或脓臭痰,或有咯血。

  2.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3.痰和血的病原体检查。痰液涂片和培养,包括厌氧菌培养可查到致病菌。血源性肺脓肿做血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4.胸部X线检查,早期呈大片浓密炎性浸润阴影,继之脓肿形成,与引流的支气管相通时则出现空洞及液平。

  治疗原则

  1.积极抗感染。

  2.加强痰液引流。

  3.支持和对症治疗。

  4.外科疗法。

  用药原则

  1.治疗应首选青霉素静脉滴注,同时可加用链霉素肌肉注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也可加用氨S青霉素。当炎症病源基本吸收,脓腔明显缩小,体温恢复正常时,均可用肌注。疗程不少于8周,过早停药会留下支气管扩张并发症或导致慢性肺脓肿,应予注意。

  2.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林可霉素静滴。疗程8-2周。

  3.灭滴灵对厌氧菌有较好的疗效,故常与有效抗生素联合使用。

  4.血源性肺脓肿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先选用苯唑青霉素及头孢菌素。

  5.在全身用药的基础上亦可局部给药,如庆大酶素8万u,经环甲膜穿刺,鼻导管或纤维支气管镜滴入气管,宜取适当体位。

  6.解热、止咳、祛痰等。痰浓稠者可用气道湿化,如蒸气吸入,超声雾化吸入等。此外,需供给足够热量和维生素,必需氨基酸等。

  辅助检查

  1.一般病人以检查框限“A”为主,必要时可选择检查框限“B”或“C”;

  2.对于病原菌不明的病人应反复作痰和血培养,也可经纤支镜取下呼吸道分泌物或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作细菌培养。

  疗效评价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X线检查空洞闭合,周围炎症完全吸收或仅有少许纤维条索影;白细胞计数正常;痰培养阴性。

  2.好转:体温正常,咳嗽明显好转,脓痰减少;X线检查空洞缩小,周围炎症有所吸收。

  3.未愈: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或恶化者;治疗3个月,肺脓肿仍迁延不愈,无缩小趋势者,转为慢性肺脓肿。

  专家提示

  肺脓肿,是由多种化脓菌混合感染引起的肺实质化脓性炎症。含病原菌的口、鼻、咽腔分泌物吸入肺内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预防本病的关键在于积极去除和治疗口腔、鼻、咽腔的慢性感染源,如龋齿,扁桃体炎,鼻旁窦炎,齿槽溢脓等。避免过量使用镇静、催眠、麻醉药及酗酒。对上呼吸道手术及昏迷、全身麻醉者应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治疗应早期使用强有力的抗生素,痰液引流亦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本病经积极有效治疗后可获痊愈。对慢性肺脓肿,尤其是抗生素治疗3个月后,仍有厚壁空洞或反复大咯血者,可考虑手术切除治疗。

相关新闻:
特别推荐
43大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正保医学会议中心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