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至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的一种病证。包括了中医古籍中的“胸痛”“心痛”“真心痛”“厥心痛”等病。西医学中的冠心病、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病,有与本病相似的表现,可参照辨治。
1、病因病机
心阳不足、心血虚少,或阴寒凝滞;或痰浊或瘀血等内邪痹阻胸阳、脉络,心阳不展,心脉不通,以致不通则痛而发生胸痹。
(1)年老、体弱、久病而致脾肾阳气亏虚,不能振奋心阳,心阳衰微,无力鼓动血脉,脉弱则血不行,血不行则脉不通,不通而痛。
(2)饮食劳倦伤脾,脾阳不振,气血生化乏源,以致心血亏虚,血不足,脉不通而发胸痹。
(3)素体心肺气弱,寒邪乘虚而入,寒凝血涩,痹阻脉络发为胸痹。
(4)情志所伤,肝失条达,气滞血瘀,脉络瘀阻不通,则发为胸痹心痛。
(5)恣食肥甘酒酪,饮食无度损伤脾胃,以致精微不运,水湿不化,痰浊内生,痹阻脉络而发生胸痹。
2、辩证论治
(1)阴寒证:
证候;胸闷气短,胸痛彻背,遇寒则甚,畏寒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肢冷,重则喘息不得卧,面色苍白,心悸自汗,四肢厥冷,苔白滑或腻,脉沉细。
治法:宣痹通阳,散寒化浊。
主方:瓜蒌薤白白酒汤。
(2)痰浊证:
证候:心胸痞闷胀痛,时缓时急,甚则痛引肩背,心悸气短,身重头昏,少食腹胀,形体肥胖或咳嗽喘促,痰粘色白,舌胖嫩,苔白腻,脉沉迟滑或濡滑。
治法:宣痹通阳,理气豁痰。
主方:瓜蒌薤白半夏汤。
(3)血瘀证:
证候:胸痛如针刺,或呈绞痛,痛引房背,时作时止,心悸气短,胸闷,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细涩或结代。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
(4)气阴两虚证:
证候: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痛甚。脉细弱无力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主方: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3、辩证施护
(1)一般护理:
① 对严重心痛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一般胸痹病人要注意休息,适度活动。
② 严密观察病人胸闷心痛发作的时间、性质、程度,部位,注意观测心率、心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重视观察血压、脉搏、体温的变化,必要时定时测试并记录。
③ 本病常于夜间发作,要加强巡视病房,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④ 保持大便通畅,切勿努责,以免诱发心痛。病人便秘时应及时给予通便治疗和护理。如外用甘油栓、开塞露,或口服麻仁润肠丸,或每日饮蜂蜜水1杯,或肥皂水灌肠等方法协助排便。
⑤ 心痛、胸闷、呼吸困难时,应及时正确给氧,必要时报告医生。
⑥ 胸痹患者必须戒烟、慎饮酒。
⑦ 心痛发作进可采针刺止痛,常选用神门、内关、心俞、膻中、合谷等穴位,或耳针心,肾上腺、皮质下等穴位。
(2)阴寒证:
① 按“一般护理”内容。
②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居室应向阳,有取暖设备,随气候变化调整衣被厚薄。
③ 胸痛时可喷吸宽胸气雾剂,或口服冠心苏合丸,或予沉香,肉桂粉调服。
④ 中药汤剂宜温热服;
⑤ 饮食宜温热,忌生冷和寒凉食物。可饮少量糯米甜酒,或低度葡萄酒,以通阳散寒活络。
⑥ 针刺止痛时可要用温针法或灸法。
(3)痰浊证:
① 按“一般护理”有关内容。
② 饮食宜素食为主,忌肥甘厚味之品,戒烟酒,以免助湿生痰。
③ 肥胖病人应限制饮食(主要是含碳水化合物食品及甜食),控制体重,减轻脾胃负担;宜进水果蔬菜,富含纤维素食物。
④ 胸痛发作时可用宽胸气雾剂,或速效救心丹。
(4)血瘀证:
① 按“一般护理”内容。
② 发作心痛不重者,则应鼓励其适当活动,以行气活血而化瘀。
③ 心痛作时可予以服用活血化瘀药,如心痛丸1粒嚼服,或服用三七粉1.5 g,沉香粉1.5 g行气活血化瘀。或丹参片5片活血止痛。必要时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
④ 平时可每日小酌红花酒30ml以活血。
⑤ 观察胸痛发作的性质、程度,若痛剧、心慌、气短、唇紫、手足冷,可能为真心痛之征,要立即给氧气(吸入较高流量2~3L/分钟)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求准备,密切观察血压、脉象、面色、肢温变化,配合抢求,作好记录。
(5)气阴两虚证:
① 按“一般护理”内容。
② 以休息为主,体力允许适当活动,活动量以不引起心痛发作为度。
③ 饮食宜进补益气阴之品,如红枣、桂圆、赤豆、牛奶、蛋类、鱼类、动物血等。
④ 心痛发作时可喷吸宽胸气雾剂或口含速效求心丹。
4、养生指导
(1)不吸烟,不饮浓茶及咖啡和烈性酒。
(2)素体阳虚者,重视生活起居要适寒温。预防感寒冒风。
(3)合理调配饮食,忌辛辣刺激、肥厚油腻之品。饮食不节制不宜饱餐,宜多进食蔬菜、水果、富含纤维素食品。
(4)保持大便通畅。
(5)积极防治有关疾病,如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6)调节情志,忌恼怒忧思,使肝气顺达,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