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①,列别藏府,端络经脉↑②,会通六合↑③,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溪谷属骨↑④,皆有所起;分部逆从↑⑤,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⑥乎?
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⑦,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⑧。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⑨,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微,在声为笑,在变动为憂↑⑩,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内,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内,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⑩;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慓,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解析】
本段以阴阳化生五行为基本观点,着重从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和五行生克制化的角度,阐述四时五脏阴阳应象的关系,揭示人体以及人体与自然界的整体联系。
1.四时五脏阴阳应象本文根据同气相求、取象比类的方法,论述了四时五脏阴阳所通应的自然界物象及人体之象,将天地人三个领域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五行归类联系,提出了以五脏为中心的系统整体结构。四时五脏阴阳的系统整体结构思想,是《内经》理论体系中极为重要的学术思想,体现了《内经》理论的整体观、功能观、运动观等特点,对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疾病均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2.五行生克关系本段原文通过五脏、五志、五味、五气之间的关系,阐述了五行的生克规律。
(1)相生关系。既指五行母子之间的相生,如“筋生心”,“血生脾”,“肉生肺”,“皮毛生肾”,“髓生肝”。也指五行同行事物之间的滋生,如在自然界中的“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
①论理人形:讨论、推理人体的形体结构。②端络经脉:审察经脉之起止联系。③六合:指十二经脉表里两经相配的六对组合。④溪谷属骨:溪谷,指人体肌肉的间隙,此泛指肌肉。属,连接,连属。⑤分部逆从:皮部中的浮络,分为三阴三阳,有顺行与逆行的不同。⑥信然:真实的样子。⑦筋生心:即肝木生心火。筋,在此指代肝木。下文“血生脾”、“肉生肺”、“皮毛生肾”、“髓生肝”,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依此相类。⑧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其,指阴阳变化。玄,幽远微妙。道,自然规律。化,万物化生。神,阴阳不测的变化。《素问。天元纪大论》云:“阴阳不测谓之神。”阴阳的变化,在天表现为幽远微妙的自然现象,在人成为事物的抽象规律,在地呈现万物的生化,而生化的作用产生食物的滋味,通晓事物的规律可以产生智慧,幽远微妙的天象产生阴阳不测的变化。⑨在变动为握:指在病变上的表现为手足抽搐。⑩憂:通“嚘”,气逆。⑩热伤皮毛,寒胜热:《太素》作“燥伤皮毛,热胜燥”。
(2)相克关系。原文主要通过五志、五味、五气的相胜,阐述了五行之间的相克关系。其中五志相胜理论,为临床以情胜情的心理疗法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五味相胜理论可以指导临床药物的组方配伍,有报道根据“辛胜酸”的认识,在酸收之剂中配用辛散之品可防止酸涩之太过;又如以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治疗失血性休克,在大辛大热之附子、干姜之中,加用苦寒之猪胆汁,以苦降佐辛散,以寒佐热,可防辛热之太过,并增强了该方预防性地减轻失血性休克后继发的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有人根据“酸胜甘”的理论治疗糖尿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认为糖尿病的症结为甘浊内滞,用酸味药物可克制、消除体内的甘浊之邪;且木能克土,通过治肝来使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扶助脾的运化功能。常用药物如五味子、山茱萸、金樱子、五倍子、乌梅、白芍等酸味药为主,辅以黄芪、山药、白术甘味药,共奏酸甘化阴,滋阴润燥,养肝健脾,益肾固摄之功。经临床验证其对糖尿病患者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对减轻和消除临床症状也有较好的疗效。
3.阴阳与五行之关系原文在阐述五行属性及生克规律之后,用“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加以总结,并进一步论述了阴阳互根之理。这里虽未明言阴阳与五行之关系,但其关系已隐含其中。首先,阴阳是宇宙万物之本源,自然、五行木、火、土、金、水,亦由阴阳二气的交互作用所产生。其次,本段所论五行物象,从篇名“阴阳应象”的角度而言,实为四时阴阳所通应之物象,有利于阴阳应象的进一步展开。可见,本段原文示范了阴阳与五行的结合运用,其关系有如张介宾《类经图翼·五行统论》说:“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行也者,所以行阴阳之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