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1

苹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中医理论 > 针灸推拿 > 其他 > 正文

针灸避免发生气胸的方法

2010-06-12 11:39 医学教育网
|

热点推荐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一、运用叩诊技术:不少针刺意外所致的气胸与肺部处于病理状态有关。因此,对首次对在胸背部施针之患者,应先以叩诊定出肺的下界。对经检查一侧肺部有病变者,则测定其双侧肺下界移动度,并作出记号,再决定取穴和针刺深度。

  二、掌握背胸部穴位针刺技巧:临床上,背部腧穴应用频率较高。既要严格掌握进针深度,又要获得效果。据多数医家经验,直刺时不易掌握有效深度,故采用以下方法:在背腧穴外侧约1cm处进针,以与水平成65°角进针,向脊椎方向深刺。直至针尖触及椎体,再略略退出,施行手法。此法不仅安全,得气感也强。以椎体为标志,不必担心深刺入胸腔,且因成65°角刺入,毫针经过该穴时,深度已达2cm以上,相当于背腧穴要求之深度,至脊柱附近又刺中夹脊穴,具有透穴特点,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胸部腧穴,可向肋缘斜刺至骨,微微退出后施行手法,如必须直刺,宜缓缓送针,只进3~5分,针感如不显,不可再深刺,宜在小幅度内提插探寻,提插幅度在1~2mm左右。如仍不明显,宜停针候气,3~5min后再用上法激发针感。

  肩井穴发生气胸的频率较高,与其深度较难掌握有关,因肩井穴最近肺尖,该穴区内胸膜壁脏层有纤维小梁,活动范围极小,而右胸膜前界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右肺之间的间隙很小,加上前面提到的胸膜囊的最上部胸膜顶,高出锁骨内侧端以上1~3cm,所以针刺肩井穴,特别是右侧要十分注意,不可过深,并要反复体会手感。针刺时针尖宜向外侧倾斜,以防止内斜而刺破肺尖胸膜。

  三、选穴组方宜慎重考虑:初学者尽量少选肩、背、胸部穴位,可以夹脊穴代之,或远道取穴。如患者有肺气肿等病,即使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师,也应慎重取胸,背部腧穴。

  四、作好针前准备:应选择平直光洁之针具,如针体弯曲,万一伤肺,易增大裂口。针具宜细,用28~32号毫针。令患者取伏坐位或卧位,嘱其针后不要任意移动。押手宜轻,为避免事故,尽量少用押手。施用温针时,宜一手扶住针体,一手捻装艾炷,防止针体深移。杜绝隔衣进针。如某男性患者,45岁。因背部酸楚板滞而作针刺治疗,取俯卧位隔衬衣进针,取胸1~5夹脊及风门、肺俞、大杼诸穴,针上加艾炷温针,艾炷才点燃不久,患者即诉头晕、胸闷,见呼吸急迫,唇色微紫。急出针,送放射科检查,左肺已压缩40%.

  另外,一般不要针后加罐,如为肺气肿患者,更要禁止。

  五、留针期间注意观察。肩、胸、背部腧穴留针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情况下下不可超过30min.在留针期间医护人员应加强观察,嘱咐病人不可任意改变体位。因为留针时间过长,患者往往难以保持固定的体位。而任意改变体位,可引起针体在穴位内移动,增加发生气胸的可能。曾报道有一门诊病人,在其背部天宗和大杼穴埋针后,由于医护人员疏忽,病人自行外出,2h往返至门诊时发现气胸。

  六、重视针后观察:凡针胸背部腧穴的病人,在可能的条件下,应让其在其它诊室休息15~30min后再走,如此类病人于针后数小时乃至十数小时,突然出现胸痛、咳嗽及气急等症状,而又无其它明显原因时,亦应怀疑有气胸可能。

  另外,在肩、背、胸部选穴针刺时,如突然发生气急胸病或“虚脱”时,应先想到并发外伤性气胸的问题。有不少患者,进针后立即“晕厥”而被当地医生误为“晕针”。因此,凡是“晕针”患者,必须进一步检查明确气胸问题。对有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和年老身体瘦弱、胸壁较薄者,针刺胸部时要特别注意。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汤以恒 临床执业医师 《消化系统》 免费试听
    免费资料
    医师资格考试 备考资料包
    高频考点
    报考指南
    模拟试卷
    复习经验
    立即领取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