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1

苹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中医理论 > 针灸推拿 > 针灸治疗 > 正文

泄泻中脘配天枢

2010-11-09 09:03 医学教育网
|

热点推荐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的一种病证。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泄泻多因内伤饮食,外受寒湿,以致传导功能失调;或因夏秋感受湿热所致。慢性泄泻多因脾肾阳虚,运化失常所致。

  泄泻多见于急慢性肠炎、消化不良、肠功能紊乱、过敏性结肠炎、肠结核、神经官能性腹泻等疾病。

  急性泄泻

  根据发病的病因病机之别,有寒湿、湿热、饮食所伤三型。

  1.寒湿:泄泻清稀,腹痛肠鸣,喜温畏冷,口不渴,舌淡苔白,脉多沉迟。

  2.湿热:腹痛即泻,泻下黄糜热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或兼身热,口渴等症,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3.饮食所伤:泻下粪便臭如败卵,腹痛肠鸣,泻后痛减,脘腹痞满,嗳气不欲食,舌苔垢浊,脉滑数或弦。

  治疗多以取足阳明经穴为主。主穴为中脘、天枢、足三里。寒湿者加关元;湿热者加曲池、阴陵泉;饮食所伤者内关、梁门。寒湿证针灸并用(或隔姜灸)以温中利湿;湿热证针刺用泻法,以清热利湿;饮食所伤,针刺用泻法,以调中消导。医学教育 网 搜集整理

  按:天枢为大肠募穴,可调整大肠的传导功能;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可通调胃腑气机;针灸中脘、关元可温中散寒祛湿浊以止泻;曲池清阳明之热,阳陵泉利小便以除湿,二穴合用以清肠胃之热治湿热之泄泻;饮食所伤针内关通调三焦气机,梁门以消食导滞,二穴共收调中消导之效。

  慢性泄泻

  多为脾虚不运,肾阳虚失于温煦所致。有脾虚与肾虚之分。

  1.脾虚:大便溏薄,甚则完谷不化,不思饮食,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炎苔白。脉弱无力。

  2.肾虚:每天黎明之前即泻,肠鸣腹痛,泻后则安、腹部凉,时有腹胀,下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疗多以取任脉、及脾胃经穴为主。主穴为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地机。脾虚加脾俞、太白;肾虚加肾俞、太溪。针用补法及灸法,以温补脾肾,固肠止泻。

  按:天枢为大肠募穴,调肠以止泻;中脘腑会,又为胃之募穴,健脾胃而调肠止泻;关元温肾,足三里健胃,地机健脾,三穴共收温中散寒止泻之效。天枢治脾虚泄泻,宜针宜灸,不仅治虚证泄泻,亦可强五脏而健体,诚如《玉龙歌》所云:“脾泄之症别无他,天枢二穴刺休差,此是五脏脾虚疾,艾火多添病不加。”脾阳虚加灸脾俞、太白以健脾温阳,肾虚加肾俞、太溪以温肾止泻。

  须引起重视的是,急性泄泻治疗期间须控制饮食,脱水者应综合治疗,平时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不洁的食物。慢性泄泻要做进一步检查,积极治疗原发病。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汤以恒 临床执业医师 《消化系统》 免费试听
    免费资料
    医师资格考试 备考资料包
    高频考点
    报考指南
    模拟试卷
    复习经验
    立即领取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