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1

苹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中医理论 > 针灸推拿 > 针灸治疗 > 正文

急症针灸处理——黄疸

2009-07-23 21:30 医学教育网
|

热点推荐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黄疸一般分阳黄、阴黄两类。阳黄病程短,病势急,属于急症,其中传变急速,病情更为凶险者,称为急黄。本节着重讨论阳黄。针灸治疗本证。始见于《针灸甲乙经·卷十一》:“黄疸刺脊中”,并据黄疸的不同症候,分列主治俞穴。《肘后备急方》提出割舌下血脉治疗“急黄”。古人对本证救治十分重视,孙思邈在列举各种针灸药物之法后,指出:“黄疸之为病,若不急救多致于处,所以具述古今汤药灸锃方法”(《千金翼方·卷十八》)。宋《太平圣惠方》用点烙法治疗三十六种黄疸,颇为独特。

  现代医学中的黄疸与本证含义相当。故凡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胆道疾患等均可按此辨治。

  【病因病机】

  黄疸主因是湿邪为患。多由于感受时邪,郁而不达,风去湿留;或因饮食失节,损伤脾胃,湿浊内生。阳黄者为湿蕴久而从热化,湿热交蒸,郁于肝胆,不得泄越,肝失疏泄,胆汁不能循常道,故侵淫肌肤而外显。若为疫毒所犯,起病更急,致胆汁泛滥,传变迅速,而损及多个脏器。

  【辩证分型】

  阳黄,症见目黄、身黄,其色鲜明,小便深黄,发热口渴,胁满腹胀,烦躁不安。脉象弦数,舌苔黄腻,舌质红绛。如为急黄,则见重度黄染,高热神昏,烦渴呕恶,苦黄燥而干等症。

  【治疗】

  1.治则:清热利湿,解毒退黄。

  2. 处方:脾俞、阳陵泉、太冲、至阳;急黄加大椎、胆俞、涌泉。

  3.方义:阳黄,乃脾胃湿热薰蒸所致,取背输穴脾俞,泻其湿热;肝胆被郁,功能失职,致遍身发黄,故选胆经之合阳陵泉、肝经之原太冲穴以疏泄肝胆,令胆汁得循常道。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至阳位于督脉,是退黄之验穴。急黄势急病重,宜急取大椎穴清泻热毒,胆俞利胆退黄,涌泉穴引热下行、醒脑定神。

  4. 治法:首先在阳陵泉穴区按压得敏感点,即予深刺施泻法,持续运针片刻;继刺脾俞,平补平泻,至阳、太冲亦用泻法。然后,均留针20分钟~30分钟。如为急黄,大椎、涌泉施凉泻法,涌泉亦可以三棱针点刺出血。胆俞深刺,平补平泻法,刺激宜强。

  急黄,尚需配合其他中西医疗法。

  5. 古方辑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黄疸:然谷主黄疸一足寒一足热,喜渴;章门主伤饱身黄;中封、五里主身黄时有微热;太冲主黄疸热中喜渴”;“劳宫主黄疸目黄”。

  《类经图翼·十卷》:“鼻交頞中:……黄疸急黄,此一穴皆主之。针入六分,得气即写,留三呼五吸不补”。

  《通玄指要赋》:“胸结身黄,取涌泉而即可”。

  《针灸逢源·卷五》:“遍身面目俱黄,小便黄赤或不利:脾俞、然谷、涌泉”。

  《神灸经纶·卷三》:“黄疸:公孙、至阳、脾俞、胃俞。酒疸目黄面发赤斑:胆俞”。

  【古案选介/名家验案】

  黄疸案

  一人伤寒,至八日,脉大而紧,发黄,生紫斑,噫气,足指冷至脚面,此太阴证也,最重难治。为灸命关五十壮、关元二十壮,服金液丹、钟乳粉,四日,汗出而愈。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汤以恒 临床执业医师 《消化系统》 免费试听
    免费资料
    医师资格考试 备考资料包
    高频考点
    报考指南
    模拟试卷
    复习经验
    立即领取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