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1:30-12:30
详情11月10日 19:00-20:00
详情肠痈是指发生于肠道的痈肿,属内痈范畴。临床上西医的急性阑尾炎、迥肠末端憩室炎、克隆氏病等均属肠痈范畴,其中以急性阑尾炎最为常见。本节所讲的肠痈则专指急性阑尾炎。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为多,男性多于女性。约占外科住院病人的10%~15%,发病率居外科急腹症的首位。
肠痈病名最早见于《素问。厥论》:“少阳厥逆……发肠痈不可治,惊者死”。《金匮要略》总结了肠痈辨证论治的基本规律,推出了大黄牡丹皮汤等有效方剂,至今仍为后世医家所应用。本病的特点是: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伴恶心、呕吐、发热,右下腹局限性压痛。
【病因病机】
1.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嗜食生冷、油腻,损伤脾胃,导致肠道功能失调,糟粕积滞,湿热内生,积结肠道而成痈。
2.饱食后急剧奔走或跌仆损伤致气血瘀滞,肠道运化失司,败血浊气壅遏而成痈。
3.寒温不适外邪侵入肠中,经络受阻,郁久化热成痈。
4.情志所伤郁怒伤肝,肝失疏泄,忧思伤脾,气机不畅,肠内痞塞,食积痰凝,瘀结化热而成痈。
上述因素均可损伤肠胃,导致肠道传化失司,糟粕停滞,气滞血瘀,瘀久化热,热胜肉腐而成痈肿。
西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阑尾管腔阻塞和细菌入侵,导致阑尾血运障碍,细菌繁殖,炎症侵润,阑尾水肿、渗出、缺血、坏疽。其致病菌多为肠道内的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
【诊断】
1.临床表现
(1)初期:腹痛多起于脐周或上腹部,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部,疼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约70%~80%的病人有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的特点,但也有一部分病例发病开始即出现右下腹痛。右下腹压痛是本病常见的重要体征,压痛点通常在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可随阑尾位置变异而改变,但压痛点始终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两侧足三里、上巨虚穴附近(阑尾穴)可有压痛点。一般可伴有发热(体温38℃左右),恶心纳减,舌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等。
(2)酿脓期:若病情发展,渐至化脓,则腹痛加剧,右下腹明显压痛、反跳痛,局限性腹皮挛急;或右下腹可触及包块;壮热不退(体温39℃以上),恶心呕吐,纳呆,口渴,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3)溃脓期:腹痛扩展至全腹,腹皮挛急,全腹压痛、反跳痛;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似痢不爽;壮热自汗,口干唇燥;舌质红或绛,苔黄糙,脉洪数或细数。
(4)变证:①慢性肠痈:本病初期腹痛较轻,身无寒热或微热,病情发展缓慢,苔白腻,脉迟紧,或有反复发作病史者,多数为阑尾腔内粪石阻塞所致。②腹部包块:在发病4~5天后,身热不退,腹痛不减,右下腹出现压痛性包块(阑尾周围脓肿),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或在腹部其他部位出现压痛性包块(肠间隙、膈下或盆腔脓肿),是为湿热瘀结、热毒结聚而成。③湿热黄疸:本病发病过程中,可出现寒战高热、肝肿大和压痛、黄疸(门静脉炎);延误治疗可发展为肝痈。④内、外瘘形成:腹腔脓肿形成后若治疗不当,少数病例脓肿可向小肠或大肠内穿溃,亦可向膀胱、阴道或腹壁穿破,形成各种内瘘或外瘘,脓液从瘘管排出。
2.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初期,多数患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在酿脓期和溃脓期,白细胞计数常升至18×10↑9/L以上。盲肠后位阑尾炎可刺激右侧输尿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尿中可出现少量红细胞和白细胞。诊断性腹腔穿刺检查和B型超声检查对诊断有一定帮助。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有助于确定致病菌种类,针对性地选用抗生素。
【鉴别诊断】
1.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穿孔后溢液可沿升结肠旁沟流至右下腹部,似急性阑尾炎的转移性腹痛。病人多有溃疡病史,突发上腹剧痛,迅速蔓延至全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除右下腹压痛外,上腹仍具疼痛和压痛,腹肌板状强直,肠鸣音消失,可出现休克。多有肝浊音界消失,X线透视或摄片可有腹腔游离气体。如诊断有困难,可行诊断性腹腔穿刺。
2.右侧输尿管结石腹痛多在右下腹,为突发性绞痛,并向外生殖器部位放射,腹痛剧烈,但体征不明显。肾区叩痛,尿液检查有较多红细胞。B型超声检查表现为特殊结石声影和肾积水等。X线摄片约90%在输尿管走行部位可显示结石影。
3.妇产科疾病①宫外孕:常有急性失血症状和下腹疼痛症状,有停经史及阴道不规则出血史,妇科检查阴道内有血液,阴道后穹窿穿刺有血等。②卵巢滤泡或黄体囊肿破裂:临床表现与官外孕相似,多在月经中后期发病。③卵巢囊肿扭转:腹痛突然而剧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盆腔检查可发现右侧囊性肿物。④急性输卵管炎:腹部检查时压痛部位较阑尾炎部位低,且左右两侧均有压痛,白带增多或有脓性分泌物,分泌物涂片检查可见革兰阴性双球菌。
此外,有时还需与急性胃肠炎、右侧肺炎和胸膜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等疾病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