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2月31日 14:00-18:00
详情时间待定
详情乳痈是由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常发生于产后未满月的哺乳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在哺乳期发生的,名外吹乳痈;在妊娠期发生的,名内吹乳痈;在非哺乳期和非妊娠期发生的,名不乳儿乳痈。临床上以外吹乳痈最为常见。其特点是乳房局部结块,红肿热痛,并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1.乳痈的病因病机
(1)乳汁郁积,乳汁郁积是最常见的原因。
(2)肝郁胃热,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厥阴之气失于疏泄;产后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司,阳明胃热壅滞,均可使乳络闭阻不畅,郁而化热,形成乳痈。
(3)感受外邪,产妇体虚汗出受风,或露胸哺乳外感风邪;
西医认为本病多因产后抵抗力下降,乳头破损,乳汁淤积,细菌沿淋巴管、乳管侵入乳房,继发感染而成。其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白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
2.乳痈的临床表现
多见于产后3~4周的哺乳期妇女。
初起常有乳头皲裂,哺乳时感觉乳头刺痛,伴有乳汁郁积或结块,乳房局部肿胀疼痛,皮色不红或微红,皮肤不热或微热。或伴有全身感觉不适,恶寒发热,食欲不振,脉滑数。
成脓期患乳肿块逐渐增大,局部疼痛加重,或有雀啄样疼痛,皮色焮红,皮肤灼热。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至乳房红肿热痛第10天左右肿块中央渐渐变软,医学教育网整理按之应指有波动感,穿刺抽吸有脓液,有时脓液可从乳窍中流出,全身症状加剧。壮热不退,口渴思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洪数。
溃后期若脓出通畅,则肿消痛减,寒热渐退,疮口逐渐愈合。若溃后脓出不畅,肿势不消,疼痛不减,身热不退,可能形成袋脓,或脓液波及其他乳络形成传囊乳痈。亦有溃后乳汁从疮口溢出,久治不愈,形成乳漏者。
在成脓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或过用寒凉中药,常可见肿块消散缓慢,或形成僵硬肿块,迁延难愈。
3.乳痈的辨证论治及成脓期切开术的要求
乳痈治疗当以消为贵。郁滞者以通为主,成脓者以彻底排脓为要。
①气滞热壅证
证候:乳汁郁积结块,皮色不变或微红,肿胀疼痛。伴有恶寒发热,周身痠楚,口渴,便秘,苔薄,脉数。
治法:疏肝清胃,通乳消肿。
方药:瓜蒌牛蒡汤加减。乳汁壅滞者,加王不留行、路路通、漏芦等;肿块明显者,加当归、赤芍、桃仁等。
②热毒炽盛证
证候:乳房肿痛,皮肤焮红灼热,肿块变软,有应指感。或切开排脓后引流不畅,红肿热痛不消,有“传囊”现象。壮热,舌红,苔黄腻,脉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方药:透脓散加味。热甚者,加生石膏、知母、金银花、蒲公英等;口渴甚者,加天花粉、鲜芦根等。
③正虚毒恋证
证候:溃脓后乳房肿痛虽轻,但疮口脓水不断,脓汁清稀,愈合缓慢或形成乳漏。全身乏力,面色少华,或低热不退,饮食减少。舌淡,苔薄,脉弱无力。
治法:益气和营托毒。
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
脓肿形成时,应在波动感及压痛最明显处及时切开排脓。切口应按乳络方向并与脓腔基底大小一致,切口位置应选择脓肿稍低的部位,使引流通畅而不致袋脓,医学教育网整理应避免手术损伤乳络形成乳漏。若脓肿小而浅者,可用针吸穿刺抽脓或用火针刺脓。
4.乳痈的预防与调护
(1)妊娠5个月后经常用温开水或肥皂水洗净乳头。乳头内陷者可经常提拉矫正。
(2)乳母宜性情舒畅,情绪稳定。忌食辛辣炙煿之物,不过食肥甘厚腻之品。
(3)保持乳头清沽,不使婴儿含乳而睡,注意乳儿口腔清洁;要定时哺乳,每次哺乳应将乳汁吸空,如有积滞,可用按摩或吸奶器帮助排出乳汁。
(4)若有乳头擦伤、皲裂,可外涂麻油或蛋黄油;身体其他部位有化脓性感染时,应及时治疗。
(5)断乳时应先逐步减少哺乳时间和次数,再行断乳。断乳前可用生麦芽60g、生山楂60g煎汤代茶,并用皮硝60g装入纱布袋中外敷。
(6)以胸罩或三角巾托起患乳,脓未成者可减少活动牵痛;破溃后可防止袋脓,有助于加速疮口愈合。
乳发:补充的内容
发生在乳房部肌肤之间,容易腐烂坏死的严重化脓性感染称为乳发。相当于西医的乳房部蜂窝织炎或乳房坏疽,也多发生于哺乳期妇女。医学教育网整理其特点是:病变范围较乳痈大,局部焮红漫肿疼痛,很快皮肉腐烂,症情较重,甚至可至热毒内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