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1

苹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中医理论 > 中医基础 > 正文

阴阳二气关系养生

2011-05-26 17:21 医学教育网
|

热点推荐

——●●●聚焦热点●●●——
报名预约>> 有问必答>> 报考测评>>

  一说到中医,很多人都想到阴阳五行,阴阳五行给人的感觉就像古代的算命先生或风水大师在给人看病,很像迷信的东西。所以很多人不相信,特别是搞自然科学的人。

  阴阳是个抽象的概念。《黄帝内经》说:“阴阳者,有名而无形。”阴阳是无所不在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分成阴阳,而阴或阳之中又可再分出阴阳,可以一直划分下去。《黄帝内经》中《素问。阴阳离合论》就说过:“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阴阳互相依存

  阴和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的最初含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于阴。

  阴阳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而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热为阳,冷为阴,而没有冷同样就无所谓热。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阴阳其实就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是可以相互转化、相互依存、无处不在、对立统一的,是一种双边关系。

  阴阳学说在中医里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所以《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人体一切组织结构,既是有机联系的,又可以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人体结构的上下、内外、表里、前后各部分之间,以及内脏之间,无不包含着阴阳的对立统一。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着对立的协调关系的结果。如果以功能与物质相对而言,则功能属于阳,物质属于阴,物质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就是对立统一关系的体现。人体功能与物质的关系,也就是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阴阳不能相互为用而分离,人的生命也就终止了。此即《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使机体的物质、功能之间保持着相对的阴阳协调关系,疾病的发生及其病理过程,则是因某种原因使阴阳失去了协调所导致的。

  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正气和邪气两个方面。正气,是指整个机体的结构与功能,包括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等;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正气和邪气均可用阴阳区分其属性;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斗争,可用阴阳的消长失调(即偏盛偏衰)来概括说明。

  人体阴阳失调而出现的病理现象,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阳证可以转化为阴证,阴证可以转化为阳证。如内热很重的人当然应该属于阳证,可是热到一定程度也有可能手脚发凉(中医称为热厥);而体内阳虚大寒的人,到了一定程度也有可能出现发热、烦躁、脸红等表现。

  4.用于疾病的诊断

  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在于阴阳失调,所以任何疾病,尽管它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但都可以用阴或阳来加以概括说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是说诊断水平高的医生,看人的面色、舌苔、号脉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先确定阴阳哪个地方失调了,为何失调了。

  在辨证方面,虽然中医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但八纲中又以阴阳为总纲,表、实、热属阳;里、虚、寒属阴。阴阳是可大可小的,大的话可以概括整个病症是属于阴证还是阳证,小的话则可以分析四诊中一个具体的脉证。无论望、闻、问、切四诊,都应以分别阴阳为首务,只有掌握阴阳的属性,才能在辨证中正确地区别阴阳。

  5.用于养生与治病

  《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就是说医生看病也好,给人养生调理也好,根本目的都是细心分析阴阳的失衡点,来调理使身体归于阴阳平衡。阴阳学说用以指导疾病的治疗,一是确定治疗原则,二是归纳药物的性能。

  用阴阳学说来指导养生和疾病的治疗,可以确定其原则。

  阴阳偏胜,也就是阴或阳的一方偏盛,为有余之证。由于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阳热盛易于损伤阴液。阴胜则阳病,阴胜则寒,阴寒盛易于损伤阳气。如果阴或阳偏胜而其相应的一方并没有构成虚损时,就可以采用“损其有余”的方法。如果其相对一方有偏衰时,则当兼顾其不足,配合以扶阳或益阴的方法。阳胜则热属于实热证,应该用寒凉药来制约其阳,治热以寒,也就是“热者寒之”。阴胜则寒属于寒实证,应该用温热药来制约其阴,治寒以热,也就是“寒者热之”。因二者都属于实证,所以称这种治疗原则为“损其有余”,即“实者泻之”。比如,阳太盛就是热、火,就要用连翘、菊花、莲子心甚至黄连、大黄等来清热泻火;阴太盛了就变成寒,就要用丁香、干姜、小茴香、花椒,甚至是附子、肉桂等来温里去寒。

  阴阳就是个代号,是相对的,是用来解释自然界现象和人体组织时的一种归类方法,不能绝对化,更不能生拉硬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是一元论;阴阳学说是二元论,讲的是一对一的双边关系。中医调理、治病、养生其实就是从关系论出发,调理人与自然、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之间的关系。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汤以恒 临床执业医师 《消化系统》 免费试听
    免费资料
    医师资格考试 备考资料包
    历年考点
    应试指导
    仿真试卷
    思维导图
    立即领取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