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3月12日 19:00-21:00
回看
3月7日 18:00-22:00
回看扫一扫,立即下载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瀹勬噴褰掑炊椤掑鏅悷婊冪箻閸┾偓妞ゆ帊鑳堕埢鎾绘煛閸涱垰鈻堥柕鍡曠閳诲酣骞橀崘鎻掓暏婵$偑鍊栭幐楣冨磻閻斿吋鍋橀柕澶嗘櫆閳锋垿鏌涢敂璇插箹闁告柨顑嗛妵鍕Ω閵夛箑娅ф繝銏n潐濞叉ḿ鎹㈠┑鍡╂僵妞ゆ挾濮撮獮宥夋⒒娴e憡鍟為柟绋挎瀹曘劑顢橀悪鈧崑褔姊婚崒娆掑厡缂侇噮鍨堕獮鎰嫚鐟佷礁鎼灒闁稿繒鍘ф惔濠傗攽閻愭潙鐏熼柛銊ョ秺閻涱噣濮€閳ヨ尙绠氬銈嗙墬绾板秹骞嗛崼鐔翠簻妞ゆ劑鍨婚悞鍛婃叏婵犲懏顏犻柟椋庡█閹崇娀顢楅崒銈呮櫔婵犵數鍋涢悺銊у垝瀹€鍕亯闁绘挸瀵掗崵鏇㈡偣閸パ勨枙闁告艾顑夐弻娑㈩敃椤愵澀绨煎銈呴濞差厼顫忕紒妯诲闁告稑锕ら弳鍫ユ⒑閸︻厐褰掆€﹂悜钘夌畺闁绘垼妫勯悡娑㈡煕濞戝崬鐏犵紒渚婄畵濡懘顢曢姀鈥愁槱缂備礁顑嗛崹鍦垝婵犳碍鏅插璺侯儑閸樿棄鈹戦埥鍡楃仴妞ゆ泦鍕珷妞ゆ牗绋撶粻楣冩煠濞村娅呴柡瀣⊕閹便劍绻濋崨顕呬哗闂佸湱鎳撶€氱増淇婇幖浣肝ㄩ柨鏃€鍎崇紞鎺楁⒒閸屾瑨鍏岄柟铏崌瀹曠敻寮介鐐殿唵闂佽法鍣﹂幏锟�北京正保医教科技有限公司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剧懓顪冪€n亝鎹i柣顓炴閵嗘帒顫濋敐鍛闁诲氦顫夊ú蹇涘磿閹惰棄鐒垫い鎺戯功缁夌敻鏌嶈閸擄箓宕h箛鏇犵濞撴埃鍋撻柣娑卞櫍楠炴帡骞婇搹顐b拻闁逞屽墾缂嶅棝宕滃☉銏犵厽闁靛牆鎳夐弨浠嬫煟濮楀棗鏋涢柣蹇涗憾閺屾盯鍩¢崒婊冣拰閻庤娲樼换鍫濐嚕娴犲鏁囬柣鎰暜缁鳖噣姊洪懡銈呅俊妞煎妿閹峰啴鏁冮崒娑樹簻闂佺硶鍓濈粙鎺楁偂閻樼粯鐓欓梻鍌氼嚟閸斿秵绻涢幊宄板暊閺€鑺ャ亜閺冨洤浜瑰褝绠撻弻锛勪沪閸撗佲偓鎺楁煃瑜滈崜銊х礊閸℃ḿ顩查柛顐f礀绾惧潡鏌¢崘銊у闁绘挻鐩幃姗€鎮欓幓鎺嗘寖濠电偞褰冮悺銊╁Φ閸曨垰顫呴柍鈺佸暟椤︾増绻濈喊妯峰亾瀹曞洤鐓熼悗瑙勬磸閸旀垿銆佸▎鎾寸叆妞ゆ牗鐭竟鏇熶繆閵堝繒鍒伴柛鐕佸灦閸╂盯骞嬮敂鐣屽幈闂佹寧妫侀褔鐛弽顓熺厱婵☆垳绮紞鎴︽婢跺绡€濠电姴鍊搁弳鐔兼煕閳哄鎮奸柍褜鍓氶鏍窗閺嶎厸鈧箓鏌ㄧ€b晝绠氶梺褰掓?缁€浣告暜闂備線娼х换鍡椢i崨顓氱細闁哄啫鐗婇埛鎺懨归敐鍥ㄥ殌闁告柣鍊栫换娑氣偓娑櫭崫铏光偓瑙勬礃閸ㄥ灝鐣烽悢纰辨晬闁挎繂妫欏▍鍡涙⒒娴h姤纭堕柛锝忕畵楠炲繘鏁撻敓锟�8.7.1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圭€瑰嫭鍣磋ぐ鎺戠倞妞ゆ帒顦伴弲顏堟偡濠婂啰效婵犫偓娓氣偓濮婅櫣绱掑Ο铏逛紘濠碘槅鍋勭€氼喚鍒掓繝姘亹缂備焦岣块崢鐢告⒑鐠団€崇€婚柛鎰ㄦ櫓閸熷牓姊绘担瑙勫仩闁稿孩妞藉畷婊堟晝閸屾碍鐎悗骞垮劚濡瑩宕h箛鏂剧箚妞ゆ牗纰嶉崑銉╂煕濠靛牆鍔嬬紒缁樼洴瀹曞ジ鎮㈠畡鏉啃戦梻浣哥枃椤宕归崸妤€绠栭柍鍝勫暞鐎氭氨鎲稿鍡楊嚤闁规壆澧楅埛鎴犵磽娴g櫢渚涙繛鍫熸閺屻劑寮撮妸銈囩泿闂佷紮绲块崗姗€鐛€n喗鍋愭い鎰垫線婢规洟姊洪幐搴g畵濡ょ姵鎮傚鎼佹偄閸忚偐鍘介梺瑙勫劤閻°劎绮堥崘顔界厪闁搞儜鍐句純濡ょ姷鍋涘ú顓㈠春閳╁啯濯撮柟缁樺笂婢规洟姊洪崫鍕偍闁搞劌缍婂畷娆撴偐缂佹ḿ鍘甸柡澶婄墦缁犳牕顬婇鈧弻锝夊箻鐎靛憡鍣伴梺鍝勭焿缂嶄線鐛€n喗鍊烽柤纰卞厸閸犲﹪姊绘担绛嬫綈闁绘搫绱曠划濠氬冀椤撶偠鎽曢梺鎸庣☉鐎氼亜鈻介鍫熷仯闁搞儯鍔岀徊缁樸亜椤掆偓閻楁挸顫忛搹鍏夊亾閸︻厼校妞ゃ儱顦伴妵鍕晜閻愵剚姣堝Δ鐘靛仦閻楃偤濡甸幇鏉跨婵犻潧娲﹀▍鍥⒒娓氣偓濞佳呮崲閸℃稑鐤炬繛鍡樺灦椤洟鏌ㄩ悤鍌涘8.7.1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瑰瀣捣閻棗霉閿濆浜ら柤鏉挎健濮婃椽顢楅埀顒傜矓閹绢喖纾奸柕濞у嫬鏋戦梺鍝勫暙閻楀棛绮婚弽銊х鐎瑰壊鍠曠花濠氬箚閻斿吋鈷戦梻鍫熶緱濡牓鏌涢悩鎰佹畼缂佽京鍋為幆鏃堝閵忋垻妲囬梻浣圭湽閸ㄨ棄岣胯閻楀酣姊绘担鍝勫付缂傚秴锕︾划濠氬冀瑜滈崵鏇㈡煕濞戞﹫鍔熼柣鐔风秺閺屽秷顧侀柛鎾跺枎椤曪絾绻濆顒€宓嗛梺闈涚箳婵炩偓闁哥偠娉涢埞鎴︽偐缂佹ɑ閿┑鐐茬湴閸婃洟鍩㈠鍛斀闁糕€崇箲閺傗偓闂備焦鏋奸弲娑㈠疮椤愩倕绶ゅ┑鐘崇閻撶喐淇婇妶鍌氫壕濠碘槅鍋呯换鍫ュ垂妤e啯鏅滈柣鎰靛墮绾绢垶姊洪棃娑掑悍缂佺姵鍨规竟鏇㈩敍閻愮补鎷虹紓鍌欑劍宀e潡銆傞崣澶岀闁稿繗鍋愰幊鍕倵闂堟稏鍋㈡鐐叉喘閹囧醇濮橆厼顏归梻浣藉吹閸犳劙鎮烽妷褉鍋撳鐓庡籍鐎规洘鍨块幃鈺冪磼濡厧骞堝┑鐘垫暩婵挳宕幍顔句笉闁绘劗顣介崑鎾斥枔閸喗鐏堝銈庡幘閸忔ê鐣峰ú顏勭妞ゆ牗姘ㄩˇ銊╂⒑闂堟丹娑㈠川椤栨氨銈︽繝鐢靛Х閺佸憡鎱ㄩ悜钘夋瀬闁告稑锕ラ崣蹇涙煙缂併垹鏋涚痪鎯х秺閺岋綁鎮㈢粙娆炬闂佸搫顑嗗Λ鍐箖瑜版帒鐐婇柕濞т礁浠﹂梻浣姐€€閸嬫挸霉閻樺樊鍎愰柣鎾卞劜缁绘盯骞嬮悘娲讳邯椤㈡棃鍩℃导杈╂嚀楗即宕ㄩ婵嗩棜濠电儑绲藉ú銈夋晝椤忓牆绠栨繛鍡樻尭缁犮儲銇勯弬鍨挃闁告﹩鍨堕弻锝嗘償閵忊晛鏅遍梺闈╃秵閸o絽鐣烽幋锕€绀嬫い鏍电稻閺咃綁姊虹粙璺ㄧ闁告鍛偨闁绘劗鍎ら崐鐢告煥濠靛棝顎楀ù婊勭箖閵囧嫯绠涢弴鐐寸亪濠殿喖锕︾划顖炲箯閸涘瓨鍤嶉柕澹讲鍋撴繝鍥ㄢ拺闂傚牃鏅濈粔鍓佺磼閻樿櫕宕岄柣娑卞枦缁犳稑鈽夊▎鎰仧闂備浇娉曢崳锕傚箯閿燂拷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剧懓顪冪€n亝鎹i柣顓炴閵嗘帒顫濋敐鍛婵°倗濮烽崑鐐烘偋閻樻眹鈧線寮撮姀鐘栄囨煕閳╁啨浠︾紒顔瑰墲娣囧﹪鎮欓鍕ㄥ亾閺嶎厼绀夌憸蹇曞垝婵犳艾绠i柣妯烘▕濡粓姊虹粔鍡楀濞堟洟鏌i幘瀛樼闁哄瞼鍠栭弻鍥晝閳ь剟鎮橀柆宥嗙厱闁靛牆鎷嬮崕鏃堟煛鐏炶鈧繂顕i崼鏇炵閹肩补鈧弶妯婇梻鍌欑閹碱偊寮甸鍌滅煓闁硅揪绠戦悡鈥愁熆鐠哄彿鍫ュ几鎼淬劍鐓欓梺顓ㄧ畱閺嬨倝鏌嶇拠鑼缂佽鲸鎹囧畷鎺戔枎閹烘垵甯梺璇插閼瑰墽鎹㈠Ο铏规殾闁割偅娲栨儫閻熸粌绉归悰顕€宕奸妷锔规嫽婵炴挻鍩冮崑鎾绘煃瑜滈崜姘辩矙閹存繄鏆ら柛鈩冡缚缁犳儳霉閿濆懎鏆辨繛灞傚€濆畷娆撴偐缂佹ḿ鍘介梺鍝勫暊閸嬫捇鏌熼鍨厫缂佸倸绉撮オ浼村醇濠靛牜鍟囬梻浣告贡閳峰牓宕㈡總鍛婂€堕柨鐔哄У閸婂灚鎱ㄥΟ鐓庝壕閻庢熬鎷� >
APP: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惧綊鏌熼梻瀵割槮缁炬儳缍婇弻鐔兼⒒鐎靛壊妲紒鐐劤缂嶅﹪寮婚悢鍏尖拻閻庨潧澹婂Σ顔剧磽娴e搫啸濠电偐鍋撻梺缁樻惄閸嬪﹤鐣烽崼鏇炍╃憸澶娢i崼銏㈢=濞达絾褰冩禍鐐節閵忥絾纭炬い鎴濆閹广垽宕卞☉娆戝帾闂佸壊鍋呯换鍐闯濞差亝鍊垫慨姗嗗墯閸g晫绱掓潏銊﹀碍妞ゆ挸銈稿畷鍗炩枎韫囧﹥瀚查梻鍌欑閹碱偊寮甸鍕剮妞ゆ牜鍋涢弰銉╂煕閺囥劌鐏犵紒鈧崘鈹夸簻闊洤娴烽崝宥嗐亜椤愩垻肖缂佽鲸鎹囧畷鎺戭潩椤戣棄浜惧瀣婵ジ鏌$仦璇插姎闁汇倝绠栭弻锝呂熷▎鎯ф缂備胶濮甸悧婊堝箟閹间焦鍋嬮柛顐g箘閻熴劎绱撴担鍝勑i悽顖ょ節瀵鎮㈤崗鐓庘偓缁樹繆椤栨繃顏犲ù鐘虫綑椤啴濡舵惔鈥愁潻濡炪倖鍨甸ˇ顖烇綖韫囨稒鎯為悷娆忓閸樺綊姊洪崨濠佺繁闁告ɑ绮撻獮姗€宕滄担鐚寸床婵$偑鍊栧Λ浣规叏閵堝懐鏆︾€光偓閳ь剟鍩€椤掍緡鍟忛柛鐘崇墵閳ワ箓鏌ㄧ€b晝绠氶梺褰掓?缁€浣告暜闂備線娼х换鍡椢i崨顓氱細闁哄啫鐗婇埛鎺懨归敐鍥ㄥ殌闁告柣鍊栫换娑氣偓娑櫭崫铏光偓瑙勬礃閸ㄥ灝鐣烽悢纰辨晬闁挎繂妫欏▍鍡涙⒒娴h姤纭堕柛锝忕畵楠炲繘鏁撻敓锟�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剧懓顪冪€n亝鎹i柣顓炴閵嗘帒顫濋敐鍛婵°倗濮烽崑鐐烘偋閻樻眹鈧線寮撮姀鐘栄囨煕閳╁啨浠︾紒顔瑰墲娣囧﹪鎮欓鍕ㄥ亾閺嶎厼绀夌憸蹇曞垝婵犳艾绠i柣妯烘▕濡粓姊虹粔鍡楀濞堟洟鏌i幘瀛樼闁哄瞼鍠栭弻鍥晝閳ь剟鎮橀柆宥嗙厱闁靛牆鎷嬮崕鏃堟煛鐏炶鈧繂顕i崼鏇炵閹肩补鈧弶妯婇梻鍌欑閹碱偊寮甸鍌滅煓闁硅揪绠戦悡鈥愁熆鐠哄彿鍫ュ几鎼淬劍鐓欓梺顓ㄧ畱閺嬨倝鏌嶇拠鑼缂佽鲸鎹囧畷鎺戭潩椤戣棄浜惧瀣婵ジ鏌$仦璇插姎闁汇倝绠栭弻锝呂熷▎鎯ф缂備胶濮甸悧婊堝箟閹间焦鍋嬮柛顐g箘閻熴劎绱撴担鍝勑i悽顖ょ節瀵鎮㈤崗鐓庘偓缁樹繆椤栨繃顏犲ù鐘虫綑椤啴濡舵惔鈥愁潻濡炪倖鍨甸ˇ顖烇綖韫囨稒鎯為悷娆忓閺嬪倿姊洪崨濠冨闁告挻绋掔€靛ジ宕熼娑掓嫼闂佽崵鍠愬妯衡枔閳哄懏鐓欓柛鎴欏€栫€氾拷 >
官方微信Yishimed66
辨病(Disease Diagnosing)与辨证(Syndrome Identifying),都是认识疾病的过程。辨病即是对疾病的辨析,以确定疾病的诊断为目的,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辨证是对证候的辨析,以确定证候的原因、性质和病位为目的,从而根据证来确立治法,据法处方以治疗疾病。辨病与辨证都是以病人的临床表现为依据,区别在于一为确诊疾病,一为确立证候。
中医学是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强调“证”的辨析和确立,然后根据“证”处方遣药,施以治疗。但中医学临床上从来就少不了“辨病论治”的方法。特别是在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之初,证的概念尚未从病中分化出来,当时就是以“病”作为辨析目的的,治疗也就依据病来进行。如《内经》十三方基本上是以病作为治疗靶点的。其后,《神农本草经》、《诸病源候论》等著作也以病作为治疗目标,如以“常山截疟”、“黄连治痢”等;金元时期还出现了一批以病为辨治目的的“专病”性著作,如刘完素的《三消论》、熊笏的《中风论》等。即便在近代,中医学在注重“辨证论治”的同时,也仍在运用“辨病”思维。如中医学对肺痨、肺痈、肠痈、湿疹、疟疾、麻疹、水痘、天花、蛔虫病等病的防治,也是基于辨病的思维。因此,中医学的辨病思维与辨证思维是同时存在的,交织在一起的。但由于中医学对病的认识仍停留的宏观水平上,缺乏对其的细微机制的研究,没有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认识疾病的病理机制,也不可能从细微结构的病理改变去认识其相应机能的失常,因而在西医学东渐之后,中医学的辨病思维受到很大的冲击,以原来的与辨证思维同时应用,并驾齐驱,变成基本上被淘汰的地位,而辨证思维因是中医学所特有的,反映了中医学的诊治疾病的特色,故得以迅猛的发展,成为中医学诊治疾病思维方法的主流。
一般认为,中医学的辨证思维起于张机的《伤寒杂病论》(即现在所见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云“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确立了辨证论治的思维方法,并以六经辨证辨析外感热病,以脏腑辨证辨析内伤杂病,构筑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但张机所说的“证”,是与“脉”相对而言的。“证”即是“证据”,与“脉”都是疾病的临床表现,都是辨证或辨病的材料和依据,而非现在《中医基础理论》教科书上所说的辨证结果的“证候”。自张机之后,辨证之“证”基本上都是指“症”而言,中医学所说的“症”,包括症状和体征。我们现在所用的《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五版教材和规划教材)中的“证”,是指“证候”而言,即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一组反映疾病阶段性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所组成的“证”。但在中医临床的一些课程的教科书中,“证”仍然是指“症状”和“体征”而言,辨证论治仍然是辨析症状,随证加减也仍然是根据“症状”权衡药物的应用。“证”由“症状”转为“证候”,其内涵已经发生了改变,这实际上是近几十年的事,可能得益于一些医学家,主要是一些西学中的专家,进行中医学理论与临床的现代研究之需要。为了研究某个病的中医学的辨证治疗,研究某种病的不同证的内涵,或多种病的相同证的内涵,就必须对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变本质作一客观认定,从形态和机能两方面的改变作出评价,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因而证作为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本质的概念便产生了。毫无疑问,证的这一概念的应用,对中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疾病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中医学证的现代研究,可能是中医现代化的突破口。
辨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诊断疾病的过程。虽然中医学也讲辨病,但由于中医学对疾病的病理机制和确切病变部位的认识没有现代医学深入和细致,现在诊断疾病一般不再用中医学的宏观辨证思维,而用现代医学的微观分析方法。也就是通过望、触、叩、听来采集有关病变的资料,并作相应的物理和生化方面的检查,然后分析综合所有的有关疾病的材料,依据病人的典型症状,参以各种检查,最后作出有关疾病的诊断。如果就收集的资料还作不出确切的诊断,就要再作进一步的检查,乃至运用治疗性诊断等方法,以确定诊断为诊病之目的。疾病的诊断确定后,就要根据“病”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适合用药治疗的则用药,适合手术治疗的则用手术治疗,适合支持疗法的则采用支持疗法。某些病也可以用有特异性治疗作用的中药单方或复方治疗,如疟疾则可用常山治之,痢疾一般可用黄连、三颗针等治之,急性阑尾炎(肠痈)一般可用大黄牡丹汤治之等。以一方一药治疗一种疾病,虽然中医学在用,但不是中医学治病方法的主流,因其不能反映中医学治病的特色——辨证论治。
需要指出,张机的《伤寒论》、《金匮要略》确立了中医学的辨证论治的理论,但这两书中所说的“辨××病脉证并治”中的“病”,有的不是指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或只是指某种疾病的症状,如咳嗽、上气等,或只是指一类疾病的某一阶段,如太阳病、阳明病等。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反映了中医学在诊治疾病方面区别于其他医学的特色。辨证的过程也是认识疾病的过程,即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材料,包括病人的届时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归纳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思维过程。论治的过程是处理疾病的思维过程,即根据辨出的证,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技术,并进一步确定相应的药物方剂或穴位配伍。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先决条件,论治是对辨证正确与否的检验。若病人经相应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说明辨出的证基本上正确的;若病人治疗后病情不但未见好转,而且或有加重,则说明辨出的证可能存在着问题,就必须将辨出的证进行修正。中医学的辨证论治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对证的辨析和修正的过程。
由于证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具有时空性,故一种病可能有多种证,一种证也可能存在于多种疾病中。因此,中医学的辨证思维中,非常强调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所谓同病异治,是说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的阶段不同,或所在的类型不同,或病人的体质有异,故反映出的证不同,因而治疗也就有异。如麻疹病在不同的疾病阶段有不同的证,因病人的体质不同也有不同的证;感冒病可因其病因病机和病人体质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类型,不同的证。证不同,治疗自然有异。故治疗麻疹病有初起解表透疹,中期清肺热,后期养肺阴胃阴等不同的治法;感冒有辛温解表、辛凉解表、辛润解表、益气解表等相应的治法。所谓异病同治,是说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大致相同的病机,大致相同的证,故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和方药来治疗。如胃下垂、肾下垂、阴挺、脱肛等不同的病变,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大致相同的“中气下陷”或称“脾气下陷”的病理机制,大致相同的证,故皆可用补益中气的方法来治疗,方用补中益气汤有效。需要说明的是,证是一个变量,影响它的因素也比较多,因而完全相同的证在理论上是不存在的,在临床上也是见不到的。中医学所说的“异病同治”,实际上是说不同的病出现了大致相同的证。
在中医学的辨证思维过程中,以证作为目标点是对的,但只考虑证的异同,即只考虑疾病的阶段性和类型性,不考虑病的全过程,确实是有失偏颇的,在临床操作中也是较难施行的。原因很清楚。疾病的整个过程,包括发病原因、病变规律、转归预后等都没有搞清楚,对疾病还没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要想认识疾病的每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变本质,必定是困难的,辨证的确切率也必定不会高。
要发扬中医学的辨证论治的诊治特色,提高中医的临床诊治水平,提高辨证的确切率,必须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治思路。通过辨病思维来确诊疾病,对某一病的病因、病变规律和转归预后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再通过辨证思维,根据该病的当时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来辨析该病目前处于病变的哪一阶段或是哪一类型,从而确立当时该病的“证候”,然后根据“证候”来确定治则治法和处方遣药。即通常所说的“先辨病,再辨证”,“以辨病为先,以辨证为主”的临床诊治原则。
近些年来,有人提出了“微观辨证”的思路。所谓微观辨证,就是将以现代仪器设备检测到的有关疾病的微观数据,融入中医学辨证的材料之中,目的是使得辨证更加细致、深入、准确。也就是说,在辨病后的辨证过程中,在辨析疾病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以确定证候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在辨病过程中所检测到微观数据,包括各种化验结果,X线、B超、CT检查结果,以及病理检查结果等。实际上,这些检测结果,有的对辨证有帮助,有的对辨证则无什么意义。因为中医学是依据病人的临床表现,而不是以各种化验检测结果,来辨析和确立证候的。这是由中医学自身理论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也反映了中医学与现代医学思维方法的不同。将各种化验检测结果作为症状和体征的延伸融入中医学的辨证材料之中,使其能够反映疾病的阶段性本质或某一类型的本质,即证候的实质,仍是目前中医学辨证思维研究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