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1月10日 11:30-12:30
详情11月10日 19:00-20:00
详情古人为了探求人体生命的奥秘及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先后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观察方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即直接观察法和整体观察法。
直接观察法,就是采用解剖方法直接观察人体。早在原始公社时代,人们通过宰杀动物和战争中掠来的俘虏,对动物和人体内部器官有了最早的观察和了解。这是解剖学的起始,也是人类认识自身的开端。随着人类知识的发展以及治疗疾患的需要,人们对人体内脏的观察逐渐变为比较自觉的认识活动,并把解剖尸体作为认识人体的一条重要途径,如《灵枢·经水》就有“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藏之坚脆,府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皆有大数”的记载。通过尸体解剖,人们不但了解了某些脏器的形态,而且还认识了它们的某些功能。如通过对整个消化道的解剖观察,不但了解了整个消化道的长度、容量——食道与肠道的长度比为1:35(现代解剖为1:37),胃容纳水谷三斗五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及其对机体生命活动的意义。在解剖方法的帮助下,《内经》提出了“心主血脉”的见解,认识到血流全身,全赖心脏的搏动。另外,通过解剖还发现了肺、脾、肝、肾、膀胱、胆、脑、女子胞等脏器及其各自所处的位置、相互连接的情况和与外在器官的联系,如认识到肺主呼吸,外通于喉、鼻等。
尽管我国当时的解剖知识居世界领先地位,但只靠直观的解剖方法得到的知识,显然远不能解释当时医疗实践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也不可能对更为复杂的生命现象如思维、情绪等作出明确的说明。人们只得寻找另外的方法认识人体,这就是整体观察法。
整体观察法,是把活着的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察,通过分析人体对不同的环境条件和外界刺激的不同反应,结合已有的解剖知识,并运用阴阳五行理论进行推理,从而认识人体生理病理规律的一种方法。
人体是一个内外统一的整体,体内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可反映于外,而观察人体外在的生理病理征象,必然可以推知体内脏腑的变化。人们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逐渐认识到每一类疾病发作时,总有大致相同的一组症状同时出现,而这一组症状与人体外表的一定部位和器官相联系,又与人体内脏的一定生理功能被破坏有关。在治疗时,又可观察到某类药物或某组穴位对某一组症状有较特异的疗效,逐渐摸索出规律性。如出现气喘、鼻塞、咳嗽、胸闷等症状,是由于呼吸功能失常所致,而肺司呼吸,故这类病症属肺的功能失常所致。用一组特定穴位(如少商、鱼际等)或辛味药(如麻黄、桂枝等)来治疗,就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如此经过无数次的反复实验,便得出了“五脏分证”的规律,如《素问·藏气法时论》所说“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心病者,胸中痛……;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肾病者,腹大胫肿……”。所谓“五脏分证”,实际上就是把某一组在某一定部位和器官出现的特定症状,归结为五脏中某一脏的功能失调,把活的机体外部呈现的生理病理征象与内部的脏器统一起来。在治疗时,调理这一脏的生理功能,就能治愈疾病,提高医疗效果。随着认识的深入,人们在研究外部征象与内在脏器统一关系的同时,又研究了各脏器之间的关系,对各个脏器之间的联系又有了更多的认识。经过无数次的观察和反复验证,到了《内经》时代,终于总结出一套以五脏为中心的藏象理论。
古人在砭刺治病过程中,逐渐发现了针感传导路线。这是建立经络学说的主要依据。随着古人对针感方向和循行路线的总体观察及藏象理论的确立,人们便认为脏腑之间、脏腑与体表组织官窍之间必有一定的联系通道,于是把已发现的砭刺传感路线与内在脏腑一一联系,构成了十二经脉的循行。其后,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关于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五别络的认识也先后产生,经络学说便逐渐形成。经络学说的形成,对认识脏腑之间、脏腑与体表体组织之间的联系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加深了对人体自身整体性的认识。
藏象与经络学说几乎是完全依靠整体观察机体各部分的生理病理联系而建立起来的。这种通过观察分析外在的生理病理征象及经络感传路线来研究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联系而建立起来的藏象学说与经络学说,尽管有古代的解剖知识为其提供了形态学基础,无疑与西医通过现代解剖分析方法建立起来的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有着根本的区别。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农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对四时气候变化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采用以人为中心的整体观察的基础上,人们认识到四时气候的变化,不但对自然界万物的生长变化有影响,而且对人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也有一定影响。如《周礼》记载:“春时有痟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咳嗽上气疾。”说明此时已认识到自然环境的变化与人体发病的关系。马王堆汉墓出土竹简《十问》说:“食气(呼吸)有禁,春避浊阳,夏避汤风,秋避霜雾,冬避凌阴”。说明人要“法于四时”以养生。自然界气候变化剧烈,或非其时而有其气,超过了人的适应能力,则成为致病因素,于是产生了六气(淫)致病说。人们还认识到社会、经济地位的改变有时可成为某些疾病发生的原因,于是便产生了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及人与社会相统一的观点。这种对人体本身的整体性认识和对人与自然、社会相统一的认识,则构成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整体观念的建立,加深了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宏观认识,使人们从宏观上把握了人的生命活动规律和疾病的发生及病理变化规律,因而被奉为中医学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