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名
主要循行于上肢的经脉为手经,主要循行于下肢的经脉为足经。行于四肢内侧,与脏相连的经脉为阴经,行于四肢外侧,与腑相连的经脉为阳经。
(二)走向和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有一定的规律,“手三阴,从脏走手;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阴,从足走腹。”。
(三)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分布,有以下特点。
四肢部:三阴经行于内侧面,三阳经行于外侧面;就前中后来说,基本是太阴、阳明在前缘,少阴、太阳在后缘,厥阴、少阳居中。
头面部: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太阳经行于面颊、头顶及头后部;少阳经行于头侧部。
躯干部: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足三阳经,阳明经行于躯干前面(胸腹),太阳经行于后面(背),少阳经行于躯干侧面;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足三阴经均行于腹、胸面。
(四)表里关系
手足三阴三阳经脉,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合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侧的相对位置,并在手或足端相互交接。如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相表里,手阳明大肠经为表,手太阴肺经为里。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不仅由于相互表里的两经的衔接而加强了联系,而且由于脏经和腑经相互络属,因而使表里的一脏一腑在生理功能上互相配合,在病理上也可相互影响。
(五)流注次序
十二经脉中的气血运行是循环贯注的,即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足厥阴肝经,再传至手太阴肺经,首尾相贯,如环无端。